引言
涠洲岛,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的一颗绿色明珠,以其独特的火山地貌、秀丽的滨海风光和丰富的海洋资源而闻名遐迩。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涠洲岛的旅游管理体系亟需优化与提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优化旅游规划与管理
科学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总体规划,明确旅游发展方向、规模和目标,引导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强旅游监管:建立健全旅游监管体系,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打击不法经营行为,维护游客权益。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完善的交通、住宿、餐饮等设施,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培养专业旅游人才:加大力度培养专业旅游人才,提高导游、酒店服务人员等一线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供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全方位服务,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加强旅游环境保护:强化旅游环境保护意识,规范旅游行为,维护涠洲岛的生态自然之美。创新旅游产品和线路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挖掘涠洲岛独特的地质地貌、海洋资源和文化特色,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吸引力。优化旅游线路布局:优化旅游线路布局,串联不同的旅游景点,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体验。推广旅游新业态:积极推广民宿、露营、自驾游等新业态,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加强旅游营销与推广
广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全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我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旅游强区,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
围绕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总目标总要求,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深化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和整体水平为重点,扎实推进我区“三地两带一中心”(即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滨海度假胜地、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带、西江生态旅游带,南宁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建设,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奋力推进新时代我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破除瓶颈障碍,建立新时代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
——坚持质量效益。 加快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国际眼光和高点定位,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整体水平和发展质量。
——坚持品牌特色。 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态势,全面增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动能。
——坚持绿色发展。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通过发挥资源大优势,建设大项目,打造大品牌,形成大产业,全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形成,区域旅游经济均衡发展,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产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旅游总人次、总消费实现翻番,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我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文化旅游经济主要指标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建成全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先进省区、世界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文化旅游强区建设成效显著。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发挥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加快打造“三地两带一中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
1.加快桂林国际旅游胜地转型升级。 以世界一流为发展目标,着力在生态环境保护、现代产业体系、城乡基础设施、体制机制创新、旅游开放合作等方面综合施策,加快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提质升级。 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催生中高端文化旅游新业态。 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充分发挥桂林国际旅游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建成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2.加快北部湾国际滨海度假胜地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滨海度假旅游、海丝文化旅游、海洋休闲运动,建设一批高等级滨海休闲设施和度假酒店群。 积极开发邮轮游艇、水上运动等旅游新业态。 集中开发建设北海银滩、涠洲岛和钦州三娘湾、茅尾海以及防城港江山半岛、京族金滩等休闲度假景区。 开辟海上跨国邮轮精品线路,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亚热带滨海度假和海上运动休闲胜地。
3.加快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转型升级。 以巴马、东兰、凤山为核心区域,深入挖掘长寿文化、健康文化和民族文化,培育特色鲜明的健康旅游产业功能区,做大做强健康旅游产业规模。 开发业态丰富的长寿产品,定期举办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巴马论坛),建成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长寿养生国际旅游目的地。
4.建设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带。 完善边境地区旅游交通体系,加强边境口岸景点景区建设。 深化边贸旅游和民族文化融合发展,建设边贸旅游产业园区,培育带动力强、受益面广的边境旅游产业链。 加快建设边关国家风景道,打造边关民族风情特色旅游线路。 积极探索中越边境口岸旅游通关便利化新举措,完善跨境旅游管理服务体系,提升跨境旅游国际化合作水平。
5.建设西江生态旅游带。 以珠江-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为契机,依托西江干流沿江城市自然山水风光、岭南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做大做强西江沿岸生态旅游产业集群,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旅游带。 发挥西江流域多个精华旅游江段的独特优势和气候条件,挖掘西江文化旅游多元主题和特色鲜明的品牌价值,构筑绿色生态旅游廊道,着力打造成为多元化、国际性、全天候的黄金旅游带和中国水运旅游发展的典型示范。
6.建设南宁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 全面实施强首府战略,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品牌,强化南宁面向东盟的国际旅游集散功能。 引进和建设一批大型都市文化旅游商贸综合体,大力发展商务会展、文化娱乐、都市休闲等业态,做大做强城市夜间经济,建设成为以亚热带壮乡风情为特色、以会展商务和都市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对接大湾区的北部湾核心城市、中国-东盟文化旅游合作交流的中心城市和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的引领城市。
(二)加快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建设
7.优化文化旅游特色产品体系。 不断适应多元化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健康养生、山水观光、休闲度假、边境跨国、民族文化等旅游产品,提升特色旅游影响力。 培育桂林山水文化体验游、巴马长寿养生休闲游、北部湾休闲度假游、中越边关跨国风情游、桂西北少数民族风情游、桂北和左右江红色体验游、环大瑶山历史文化生态游、桂东岭南风光文化游、海上丝路邮轮游、桂中刘三姐山歌文化游等精品旅游线路。 建设滇桂粤边海国家风景道和西江国家风景道。
8.加快大健康旅游产业发展。 依托广西丰富的健康旅游资源和长寿生态集群,全面发展以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医疗保健为主体的健康旅游产业。 建设医疗旅游产品开发和推广平台,开发与中医药及壮瑶等民族医药相结合的传统健康旅游产品。 探索培育特色医疗旅游项目,打造医疗旅游康养小镇和医疗旅游目的地。 创建一批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养生养老度假基地。 开发长寿养生特色食品,发展养老旅居住宿,打造特色养生品牌,提升健康旅游消费,加快世界健康旅游目的地建设。
9.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进程,推动高新科技在演艺娱乐、工艺美术、游戏游艺等传统文化产业中的应用,引导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扶持优秀原创动漫、音乐美术、影视创作,推出一批文化演艺精品。 加强文化科技创新,发展创意设计,催生新型文化业态,建设一批特色工艺美术产业基地,培育一批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聚区。
10.培育文化旅游产业新业态。 推动文化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工业、交通、住房、医疗、养老、体育等融合发展。 依托特色农业资源、乡村文化资源,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建设田园综合体。 支持发展森林度假和水利旅游,建设森林公园、森林小镇和水利风景区。 依托文化和自然遗产、地质遗迹与矿业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工程和科技场馆等,开发研学旅游产品,建设研学旅游目的地。 培育国际性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打造一批体育旅游综合体、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和体育旅游线路。 结合全区通用机场、北部湾邮轮母港和高速高铁建设,积极培育低空旅游、邮轮旅游、高铁旅游等旅游新业态。 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多产融合发展态势。
(三)加快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
11.建设一批文化旅游核心大项目。 围绕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建设文化旅游核心大项目。 重点建设南宁万有国际旅游度假区、桂林融创万达文化旅游城、北海银基国际医疗康养旅游产业新城、世界智力运动之城、世界实景演艺之都等一批新业态核心项目。 加快推进南宁融晟天河·海悦城文化旅游项目、桂林雁山民国风情旅游小镇、桂林乐满地文化旅游康养综合体项目、贺州黄姚古镇文化和旅游产业示范区、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柳州螺蛳粉特色小镇、防城港白浪滩·航洋都市里等一批投资规模大、规划建设理念先进、市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建设。
12.建设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景区。 加大培育和创建力度,推动现有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提质升级,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重点推进大新明仕田园、防城港江山半岛、巴马赐福湖、北海涠洲岛、桂平大藤峡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加快推进宁明花山景区、百色起义纪念园、涠洲岛鳄鱼山、桂林融创万达文化旅游城、龙胜龙脊梯田景区、三江程阳八寨景区、贺州黄姚古镇、南宁百里秀美邕江·国际园博园景区、凭祥友谊关景区等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 大力推进以桂北红军长征主题国家文化公园、左右江红色主题国家文化公园为代表的一批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打造湘江战役红色旅游景区。
13.建设一批文化旅游示范项目。 引导建设一批主题鲜明、功能完善、宜游宜业的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基地,鼓励各地建设文创产业园区和文创街区。 重点打造提升中国-东盟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中国-东盟数字文化创意园、梧州骑楼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桂林东西巷街区、桂林五通农民画产业园等一批文创产业园区(街区)。 着力打造一批品牌价值高、主题特色突出、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聚集拉动作用的特色文化旅游小镇,重点建设和提升阳朔兴坪古镇、靖西绣球小镇、合浦月饼小镇、苍梧六堡茶小镇、大化达吽小镇等一批特色文化旅游小镇。
14.建设一批文化遗产旅游项目。 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加快建设花山岩画风景区,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兴安灵渠、三江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建设左江流域骆越壮族文化(崇左)生态保护区。 加强历史文物、革命文物、民族文物、大遗址、传统村落等保护开发利用,建设一批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 探索将民歌民谣、民族说唱、音乐舞蹈、民俗民情、民族技艺、民族服饰、民族餐饮等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开发,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四)实施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重点工程
15.文化旅游示范创建工程。 全力做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和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等国家级品牌创建示范工作。 重点推进防城港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旅游合作区、中越红色旅游国际合作创建区(龙州)建设。 做好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特色旅游名县等品牌创建升级工作。
16.文化旅游特色品牌打造工程。 健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渠道相结合的全媒体信息传播机制,实现信息化、大数据、精准化的全媒体推广。 打造以山水旅游为特色主体的“桂林山水旅游”品牌、以滨海休闲为特色主体的“北部湾滨海度假”品牌、以康寿养生为特色主体的“世界长寿养生”品牌、以异国风情为特色主体的“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品牌、以民歌民俗为特色主体的“刘三姐民族文化”品牌,集中打响做强广西五大文化旅游特色品牌,提升广西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充分挖掘各地资源和特色优势,打造出各具特色的节庆品牌、演艺品牌、美食品牌、地理标识品牌和特色商品品牌等,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7.文化旅游融合精品创作工程。 加强文艺创作生产规划,推动文艺与旅游深度融合,鼓励创作以广西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为题材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影视剧作品及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综艺节目。 申请举办中国-东盟文化艺术节,持续办好广西戏剧展演、广西音乐舞蹈比赛、广西杂技魔术展演等品牌艺术赛事。 打造一批影视、文学、戏剧、书画、音乐创作基地,建设一批文艺创作、采风、展示文化休闲工作室。 鼓励各类旅游演艺经营主体在旅游城市或依托核心旅游景区开发主题性、特色类、定制类文化旅游演艺项目。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演艺精品项目。 每年评选奖励一批文化艺术精品项目。
18.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提升工程。 加快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形成层次分明、覆盖面广的旅游集散和服务体系。 建立安全便捷的文化旅游交通体系,重点建设通景区公路,完善旅游行业运营车辆安全监管体系。 加快旅游交通服务设施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功能和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自驾车服务体系、风景道绿道系统建设。 继续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提升旅游厕所建设质量与标准,提升旅游厕所管理服务水平。 加强文化设施景区化建设,重点建设广西民族剧院,改扩建广西博物馆,推进广西自然博物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中心等一批自治区文化设施建设。 结合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市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 规划建设具有旅游条件的广播电视设施等公共旅游服务站点。
19.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壮大工程。 深化国有文化旅游企业改革,发展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有文化旅游企业。 打造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引进文化旅游产业战略投资者,推动形成不同所有制文化旅游企业共同发展、大中小微文化旅游企业相互促进、开放多元的发展格局。 鼓励和培育文化旅游创意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等多渠道上市挂牌。
20.文化旅游智慧服务提升工程。 打造广西文化旅游大数据产业,建设广西文化旅游数据中心。 加快建设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区、智慧饭店、智慧旅游乡村等,建成“广西游直通车”和“一部手机游广西”智慧旅游平台,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 加强公共文化数字平台建设,大幅提升广西“数字文旅”服务水平。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在节目制作、网络传输、大数据云计算等优势资源,建设广西文化旅游云平台,充实特色文化旅游视听内容,提供智慧旅游音视频一站式服务。
21.文化旅游惠民富民工程。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公共设施、乡村传统工艺振兴、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乡村文化人才培育等富民助推计划,形成文化旅游行业惠民富民新格局。 实施文化旅游便民利民工程,推进文化旅游志愿者服务站建设,推广文化惠民卡,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推动重点景区适度降低门票价格,鼓励公共资源型旅游景区免费开放;鼓励实施景区免费开放日、旅游一卡通、电子消费券、旅游年卡等措施,让人民群众享受实惠。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区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对文化旅游工作的领导,贯彻落实好中央和自治区有关产业支持政策,研究制定促进本地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建立健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领导协调机制,形成自治区统筹、市县主抓、部门联动的良好局面。 自治区每年召开1届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由各设区市竞争申办,对大会承办地文化旅游发展产业予以重点支持。
(二)加强规划引领。 做好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高水平编制全区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各类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规划。 建立规划统筹机制和“多规合一”机制,加强文化旅游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土空间、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相衔接,发挥综合联动效益。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实施规划评估,提高规划的执行力度。 把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部署,强化督察考核,促进规划实施。
(三)加强支持引导。 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多渠道筹集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适度扩大文化旅游产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和乡村旅游项目用地。 大力发展对外文化旅游服务贸易,扶持具有广西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出口。 统筹使用自治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 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设立文化旅游发展基金。 发挥好各级政府资金和优惠政策的引导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社会资本,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四)加强人才培养。 编制全区文化旅游人才发展规划,重点抓好管理、经营、创意和服务等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文化旅游领域职称改革,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人才激励机制。 将文化旅游人才培训纳入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就业培训和职业教育计划,依托重点院校、龙头企业、社会机构建设一批示范性文化旅游培训基地,进一步提高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推动成立新型文化旅游智库和文化创业研究机构,加强文化和旅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平台建设。 支持文化旅游企业与区内高等学校、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支持开展职业技术类的社会办学。 探索与粤港澳地区、东盟国家的区域性人才培训合作。
(五)加强市场监管。 健全文化旅游市场监管机制,推进文化旅游市场监管信用体系建设。 进一步深化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推进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和队伍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加强涉文旅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持续开展全区文化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行动。 加强行业标准建设,提升文化旅游服务质量。 加强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综合治理,确保交通、食品、卫生等重点环节安全和旅游设备设施运行安全。
(六)加强监督考核。 建立健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考核评价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将考评情况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工作实绩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 适时开展督查检查,通报各地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
全国海岛保护规划的海岛分区保护
依据海岛分布的紧密性、生态功能的相关性、属地管理的便捷性,结合国家及地方发展的区划与规划,立足海岛保护工作的需要,注重区内的统一性和区间的差异性,将我国海岛分为黄渤海区、东海区、南海区和港澳台区等4个一级区进行保护。 黄渤海区共有海岛700多个,是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等省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是北方内陆地区由海与外界联系的窗口,对于北方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意义和区位意义。 按照海岛分布特征将黄渤海区划分为长山群岛及辽东沿岸区、渤海区、庙岛群岛区、环山东半岛区、江苏沿岸及辐射沙洲区五个区。 1.长山群岛及辽东沿岸区规划范围包括丹东市鸭绿江口至大连市老铁山角的毗邻海域内的所有海岛。 该区域共有海岛194个,其中有居民海岛28个,无居民海岛166个。 该区域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 规划重点保护外长山列岛附近的边远海岛,开展海洋岛、南坨子、大门顶等边远海岛生态养护工作;加强石城岛黑脸琶鹭保护区、长海海洋珍稀生物、海王九岛等保护区建设和生态海岛建设,选划并建成一批有特色的海岛保护区;发展海岛生态旅游及周边海域放流、增养殖,逐步建成以獐子岛为龙头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和以大长山岛、小长山岛、广鹿岛为中心的旅游度假胜地;与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相衔接,加强长山群岛及辽东沿岸区海岛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海洋岛补给中转基地建设。 2.渤海区规划范围从大连市老铁山角起,沿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分布,至烟台蓬莱角。 该区域共有海岛271个,其中有居民海岛8个,无居民海岛263个。 该区域具有渔业资源、旅游资源、港址资源和卤水资源等多种重要资源。 规划重点保护沙泥岛及其周围海域生态环境,加强大连斑海豹等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积极应对海平面上升、河流径流量变化对沙泥岛的影响,实施海岸防护、岛陆生态建设、海岛修复等工程;积极防控海上油污染对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的破坏;发挥唐山湾三岛、菊花岛、滦河口诸岛和大连沿岸海岛等的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逐步建成环渤海海岛生态旅游圈;与辽宁沿海经济带、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相协调,促进以长兴岛、曹妃甸为中心的临港工业区和滨州、东营、潍北、莱州临港产业区海岛循环经济的发展。 3.庙岛群岛区规划范围包括渤海、黄海交汇处的渤海海峡内的海岛,由南长山岛、北长山岛、庙岛、砣矶岛等32个海岛组成,其中有居民海岛10个,无居民海岛22个。 该区域是渤海潮汐通道和鸟类迁徙通道,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潮汐发电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 规划重点加强特殊用途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保护,加强山东长岛、庙岛群岛斑海豹等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选划并建设一批有特色的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生态型海岛,推进大竹山岛、螳螂岛等无居民海岛生态养护;严格控制航道周边海岛岸线开发活动,保护设置在海岛上的助航导航设施,保障渤海门户航道安全;逐步建成以砣矶岛、大钦岛、小钦岛、南隍城岛、北隍城岛为中心的多元、立体现代化生态渔业基地;支持以南、北长山岛为中心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建设。 4.环山东半岛区规划范围包括从烟台市蓬莱角起延伸到鲁苏交界的绣针河口山东省管辖海域范围内的海岛。 该区域共有海岛210个,其中有居民海岛20个,无居民海岛190个。 该区域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 规划重点加强镆铘岛、苏山岛、潮连岛等领海基点海岛的保护,推进海岛保护区建设;促进养马岛、田横岛、灵山岛等海岛生态旅游业发展,开展生态受损海岛的修复工作;加强对绿潮(浒苔)的防范治理;加强海岛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立远洋捕捞和科考补给中转基地,为进行远洋捕捞、大洋科考和海上运输等活动的船舶提供能源、淡水和食物等补给服务。 5.江苏沿岸及辐射沙洲区规划范围包括分布于江苏沿海区域的海岛及辐射沙洲群。 该区域共有海岛15个,其中有居民海岛4个,无居民海岛11个。 辐射沙洲群南北长200千米,东西宽140千米,面积约平方千米,包括太阳沙、冷家沙、腰沙、外磕脚、麻菜珩等沙洲。 该区域拥有丰富的海涂资源、水产资源、港口资源和旅游资源等。 规划重点实施麻菜珩、外磕脚等领海基点海岛保护工程;有效保护基岩海岛地形、地貌、动植物资源及人文景观资源;选划建设秦山岛生态保护区、鸽岛海蚀地貌保护区、东西连岛沙生植物保护区、竹岛蝮蛇保护区;与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相协调,强化辐射沙洲区的保护性开发,充分利用海岛岸线资源,挖掘建设深水港口,有效拓展港口作业空间,支持徐圩港区、西太阳沙人工岛及港口建设。 东海区共有海岛4200多个,海岛数量最多,分布跨度广。 东海区地理位置开阔,是我国对外经济开放的门户,对于中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意义和区位意义,一些边远海岛区位重要,具有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战略意义。 按照海岛分布特征将东海区划分为长江口-杭州湾区、舟山群岛区、浙中南区和福建沿岸区四个区。 6.长江口-杭州湾区规划范围为长江口区域上海辖区内海岛以及上海芦潮港灯标至浙江甬江口东侧长跳嘴一线以西海域内诸岛。 该区域共有海岛74个,其中有居民海岛4个,无居民海岛70个。 该区域具有港口航道和生态旅游等特色资源。 规划重点保护佘山岛等领海基点海岛;加强九段沙、金山三岛等保护区建设;维护大巫子山、下盘山、七里峙等海岛上的航标、灯塔等公益设施的正常使用;发展以崇明岛和杭州湾内海岛为代表的现代海岛生态旅游业;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支持发展港口航运业、临港工业以及以长兴岛为代表的海洋装备制造业。 7.舟山群岛区规划范围包括上海芦潮港灯标至浙江甬江口东侧长跳嘴一线以东的舟山市管辖区域内海岛。 该区域共有海岛1258个,其中有居民海岛139个,无居民海岛1119个。 该区域具有丰富的深水岸线、旅游和渔业资源。 规划重点保护两兄弟屿、海礁、东南礁等领海基点海岛;加强五峙山、马鞍列岛、中街山列岛等保护区的建设管理;修复受损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发展海岛特色生态旅游业和生态渔业;完善舟山岛定海西码头、沈家门等中心渔港的配套设施建设;支持港口航运、物流及临港工业发展;支持舟山群岛新区建设。 8.浙中南区规划范围包括浙江甬江口东侧长跳嘴以南区域内海岛。 该区域共有海岛1559个,其中有居民海岛99个,无居民海岛1460个。 该区域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 规划重点保护渔山列岛、台州列岛、稻挑山等领海基点海岛及其周边海域;加强韭山列岛、南麂列岛、渔山列岛和西门岛等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支持以港口航运、物流及临港工业、海产品精深加工业、海洋渔业、旅游业为重点的海洋产业带建设;建设象山港湾海岛旅游娱乐区,支持洞头、南麂等海岛生态旅游发展。 9.福建沿岸区规划范围包括福建辖区内的所有海岛。 该区域共有海岛1374个,其中有居民海岛101个,无居民海岛1273个。 该区域主要有渔业资源、旅游资源、港口资源和海洋能资源等。 规划重点保护东引岛、东沙岛、牛山岛等领海基点海岛;保护红树林、珊瑚礁等典型海岛生态系统;加强日屿岛、台山列岛等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积极推进厦门岛、湄洲岛、海坛岛、东山岛及大嵛山岛等海岛旅游景观建设,发展海岛旅游业;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政策相衔接,促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支持临港与临海工业、港口航运业、海洋渔业、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以平潭、东山、湄洲、琅岐、三都、江阴、大嶝、紫泥等建制乡以上海岛保护开发为重点,拓展海峡两岸交流合作。 南海区共有岛礁1800多个,分布范围广阔,区位优势明显,具有丰富的生物、油气、矿产等资源,是连接东北亚-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中东地区的交通枢纽,具有重要的权益、安全价值。 根据海岛区位分布特征将南海区划分为粤东区、珠江口区、粤西区、广西北部湾区、海南岛区、西沙群岛区、中、南沙群岛区等七个海区。 10.粤东区规划范围包括自闽粤交界的大埕湾至大鹏湾东部海区内的海岛。 该区域共有海岛322个,其中有居民海岛12个,无居民海岛310个。 该区域具有丰富的珍稀物种、渔业、旅游和深水岸线等资源。 规划重点保护南澎列岛、针头岩等领海基点海岛;保护大亚湾内海岛珊瑚礁、南澎列岛生物多样性;加强海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成以大、小三门和南澳岛为中心的生态旅游度假基地;促进南澳岛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推动生态经济区发展;合理利用纯洲、芒洲、马鞭洲等海岛深水岸线资源,发展海岛交通运输及物流仓储业。 11.珠江口区规划范围包括从高栏列岛至大鹏湾海域内的海岛。 该区域共有海岛185个,其中有居民海岛14个,无居民海岛171个。 该区域港口资源和航道资源丰富。 规划重点保护佳蓬列岛等领海基点海岛;加大内伶仃岛、淇澳岛、大襟岛等海岛珍稀动植物资源及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相协调,加强海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龙穴岛、高栏岛等大型深水港口及临海工业建设;推动淇澳岛、野狸岛、九洲列岛等海岛旅游区建设;发展万山列岛、蜘洲列岛等海水增养殖业;促进横琴岛生态经济建设。 12.粤西区规划范围包括从黄茅海以西至粤桂交界处海域内的海岛。 该区域位于珠江口西侧,共有海岛252个,其中有居民海岛18个,无居民海岛234个。 该区域海岛植被覆盖良好,自然资源丰富,拥有较好的港口及旅游资源。 规划重点保护围夹岛、大帆石等领海基点海岛;加强阳西大树岛、新寮岛、南鹏列岛等典型海岸地貌景观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在上川岛、下川岛、海陵岛等发展生态旅游、海上运动、度假疗养、休闲渔业、邮轮旅游等多元化旅游产业;促进新寮岛风力发电、海水淡化等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建设粤西沿海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和东海岛海洋综合开发示范区。 13.广西北部湾区规划范围包括广西辖区内的所有海岛。 该区域共有海岛651个,其中有居民海岛11个,无居民海岛640个。 该区域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旅游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 规划重点加强涠洲岛、北仑河口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开展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特殊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修复;开发海岛生态旅游,支持涠洲、斜阳两岛的休闲度假旅游岛建设,发展以“七十二泾”为主的海岛生态旅游;合理利用海岛深水岸线资源,发展海岛交通运输及物流仓储业。 14.海南岛区规划范围包括海南岛及周边海域内海岛。 该区域共有海岛181个,其中有居民海岛12个,无居民海岛169个。 该区域资源丰富,拥有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热带季雨林等多种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优势明显。 规划重点保护莺歌嘴、感恩角、四更沙角等领海基点海岛;加强大洲岛、三亚珊瑚礁等自然保护区内海岛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相衔接,加快开发海岛旅游资源,完善海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西瑁洲岛、蜈支洲岛等海岛的开发利用模式,科学发展琼南和琼东海岛生态旅游。 15.西沙群岛区规划范围包括宣德、永乐群岛等30多个岛礁,位于南海中部、海南岛的东南方。 该区域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生物资源和油气资源。 规划重点保护领海基点海岛;推进甘泉岛、东岛、西沙州、金银岛的保护区建设,保护海岛植被和海龟、海鸟、珊瑚礁等生物物种资源;实施中建岛、永兴岛、北礁、浪花礁、华光礁、盘石屿、玉琢礁等珊瑚礁生态修复工程;推进海岛补给中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稳妥开放开发西沙群岛旅游产业;开展养殖和远洋捕捞等渔业生产活动;积极稳妥推进海洋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开展海水淡化、可再生能源发电、垃圾污水处理及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16.中、南沙群岛区(略)(四)港澳台区(略)
涠洲岛上岛费可以不买吗
1、涠洲岛上岛费可以不买吗涠洲岛位于广西钦州市涠洲岛区,是广西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美的海岛风光而备受游客青睐。 不少游客在前往涠洲岛旅游时,都会关心:岛上的岛费可以不买吗?2、涠洲岛岛费是什么涠洲岛上岛费,指的是每位游客在登岛前需要缴纳的费用,主要包括旅游交通车费、入岛门票、保洁费等。 这些费用均已被纳入到涠洲岛公共旅游资源收益的统一管理中,是保证涠洲岛持续发展和提升旅游质量的重要收入来源。 3、是否可以不买涠洲岛上岛费根据相关部门规定,每位游客在进入涠洲岛时都需要缴纳相应的上岛费。 而且岛上的岛费也是旅游者游览涠洲岛决不能规避的合法费用。 因此,游客们不论是有何理由,都不能不买涠洲岛的上岛费。 4、涠洲岛上岛费怎么买游客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购买涠洲岛上岛费。 例如,可以在涠洲岛上的岸边售票点、涠洲岛旅游宣传服务中心、涠洲岛旅游集散中心等处进行购买,也可以通过官方网站进行在线订购。 建议游客在出发前提前购买上岛费以便于更加流畅地享受涠洲岛之旅。 5、上岛费多少钱涠洲岛上岛费的价格并不贵,目前标准收费为50元/人。 游客在购买涠洲岛上岛费时,还可以选择购买一些特色的旅游项目,例如骑行、滑翔伞、拍照、尝试当地美食、参观特色博物馆等,这些项目都有相应的费用和说明。 6、上岛费有什么用途涠洲岛上岛费的收入主要用于维护涠洲岛旅游资源和游客安全、改善岛上的生态环境、改善旅游设施和服务,提高岛上旅游质量以及推动涠洲岛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7、岛上的岛费有什么好处涠洲岛的岛费不仅是旅游者游览涠洲岛必须缴纳的费用,同时也是保证涠洲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旅游质量的重要收入来源。 这些收入可以用于构建和完善岛上的旅游设施,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打造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让更多的游客来涠洲岛旅游,从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8、总结涠洲岛是一个美丽的旅游胜地,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 岛上的岛费是保证涠洲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旅游质量的必要费用,每个游客都应该在前往涠洲岛旅游时缴纳相应的上岛费。 同时,也希望涠洲岛管理部门能够不断优化旅游服务、提升旅游质量,让更多的游客来到涠洲岛旅游,从而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