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广西北海涠洲岛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为了保护岛上的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制定了以下乡村旅游政策:
生态保护优先
- 严格控制岛上建设规模,防止过度开发。
- 保护岛上的森林、湿地、海岸线等自然生态系统。
- 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民宿规范管理
- 制定民宿管理规定,规范民宿建设、经营和服务。
- 建立民宿星级评定制度,鼓励民宿提升服务质量。
- 规范民宿价格,防止乱收费。
旅游活动可持续
-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可持续旅游项目。
- 限制机动车进入岛内,推广步行、骑自行车等环保出行方式。
- 开展垃圾分类,减少污染。
居民参与和受益
- 鼓励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分享旅游收益。
- 加强对居民的旅游服务培训,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 促进居民与游客之间和谐相处,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政策实施与监督
- 建立乡村旅游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乡村旅游发展。
- 制定乡村旅游执法条例,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 定期开展乡村旅游环境监测,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这些政策的实施,旨在保护涠洲岛的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的乡村旅游发展,让当地居民和游客都能从旅游业中受益。
在政府的引导下,涠洲岛的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岛上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民宿业发展规范有序,旅游活动可持续开展,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涠洲岛已经成为一个兼具生态美景与人文风情的旅游目的地,为游客提供了难忘的旅游体验。
义城在哪里属于哪个省
义城村位于**山西省阳城县町店镇东部2.5公里处,芦苇河畔,八芹路边**。 义城属于**安徽省**。 义城村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背景的村落,它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具有特色,还在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方面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以下是对义城的详细介绍:1.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 义城村位于山西省阳城县町店镇东部2.5公里处,紧邻芦苇河,处于八芹路边,这一位置使得义城村拥有便捷的交通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 村庄周围环境优美,河流穿村而过,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宜人的居住环境。 2. **历史文化与故事**: - 义城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村名中的“义”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忠义。 历史上,这里曾是忠义之士的聚集地,许多关于忠义的故事在这里流传。 - 村内保存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也是研究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3.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 - 义城村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同时发展了一定规模的畜牧业。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义城村也开始发展旅游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 - 村民们通过发展农家乐、手工艺品制作等产业,增加了收入来源,改善了生活水平。 4. **社会民生与公共服务**: - 随着经济的发展,义城村的社会民生得到了显著改善。 村里建有文化活动中心、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为村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生活条件。 - 教育方面,村里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设有幼儿园和小学,确保孩子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义城村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 村里开展了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环保项目,提高了村民的环保意识,保护了自然环境。 6. **旅游资源与开发**: - 义城村依托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 通过修复古建筑、举办文化节庆活动等方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 旅游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 7. **未来展望与发展规划**: - 展望未来,义城村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一方面,将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将进一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 同时,村里还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构建和谐宜居的美丽乡村。 综上所述,义城村不仅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老村落,也是一个充满活力、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乡村。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义城村正逐步成为一个集历史文化、生态旅游、现代农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典范。
余杭中泰景点
余杭中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部的半山区,是一个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还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成为了一个宜居宜游的理想之地。 以下是对余杭中泰景点的介绍:1. **自然环境**:中泰乡地处杭州西郊,距杭州市中心约25公里,通过双向八车道的城市快速通道直达,交通十分便利。 全乡区域面积70.1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66.3%,山清水秀,自然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利用。 2. **文化特色**:中泰是著名的“中国竹笛之乡”,这里的苦竹资源丰富,竹材蓄积量达到5万吨,是全国苦竹定向培植的示范园区。 中泰年产竹笛300万支,产值高达3.5亿元,竹笛文化在这里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和传承。 3. **旅游资源**:除了丰富的竹笛文化,中泰还拥有南湖、洞霄宫、空壳村、石盂寺等众多旅游资源。 其中,南湖以其清澈的湖水和周围绿意盎然的景色吸引了众多游客;洞霄宫则是一处历史悠久的道教圣地,具有深厚的宗教文化背景;空壳村和石盂寺则以其古朴的建筑风格和宁静的环境成为游客们探寻古迹、体验传统文化的好去处。 4. **农业发展**:中泰不仅有竹林,还有万余亩的茶园,生产的中泰白茶、钱塘龙井茶等品质优良,远销国内外。 这里的五星级农家乐也是一大特色,提供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让游客在享受田园风光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地道的农家生活。 5. **乡村旅游**:中泰街道紫荆村举办的“水上竹笛音乐会”是当地推广传统竹笛文化的一大亮点,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观赏,成为乡村旅游的主打品牌之一。 这种结合了自然美景和文化活动的形式,为中泰的乡村旅游增添了无限魅力。 6. **生态建设**:作为国家级生态镇街,中泰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这里的绿色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保护得当,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清新、健康的旅游环境。 总的来说,余杭中泰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文化特色、多样的旅游资源、发达的农业产业以及活跃的乡村旅游活动,成为了一个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无论是对于追求自然美景的游客,还是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中泰都能提供一次难忘的旅行体验。
广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全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我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旅游强区,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
围绕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总目标总要求,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深化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和整体水平为重点,扎实推进我区“三地两带一中心”(即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滨海度假胜地、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带、西江生态旅游带,南宁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建设,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奋力推进新时代我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破除瓶颈障碍,建立新时代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
——坚持质量效益。 加快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国际眼光和高点定位,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整体水平和发展质量。
——坚持品牌特色。 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态势,全面增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动能。
——坚持绿色发展。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通过发挥资源大优势,建设大项目,打造大品牌,形成大产业,全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形成,区域旅游经济均衡发展,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产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旅游总人次、总消费实现翻番,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我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文化旅游经济主要指标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建成全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先进省区、世界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文化旅游强区建设成效显著。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发挥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加快打造“三地两带一中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
1.加快桂林国际旅游胜地转型升级。 以世界一流为发展目标,着力在生态环境保护、现代产业体系、城乡基础设施、体制机制创新、旅游开放合作等方面综合施策,加快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提质升级。 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催生中高端文化旅游新业态。 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充分发挥桂林国际旅游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建成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2.加快北部湾国际滨海度假胜地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滨海度假旅游、海丝文化旅游、海洋休闲运动,建设一批高等级滨海休闲设施和度假酒店群。 积极开发邮轮游艇、水上运动等旅游新业态。 集中开发建设北海银滩、涠洲岛和钦州三娘湾、茅尾海以及防城港江山半岛、京族金滩等休闲度假景区。 开辟海上跨国邮轮精品线路,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亚热带滨海度假和海上运动休闲胜地。
3.加快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转型升级。 以巴马、东兰、凤山为核心区域,深入挖掘长寿文化、健康文化和民族文化,培育特色鲜明的健康旅游产业功能区,做大做强健康旅游产业规模。 开发业态丰富的长寿产品,定期举办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巴马论坛),建成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长寿养生国际旅游目的地。
4.建设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带。 完善边境地区旅游交通体系,加强边境口岸景点景区建设。 深化边贸旅游和民族文化融合发展,建设边贸旅游产业园区,培育带动力强、受益面广的边境旅游产业链。 加快建设边关国家风景道,打造边关民族风情特色旅游线路。 积极探索中越边境口岸旅游通关便利化新举措,完善跨境旅游管理服务体系,提升跨境旅游国际化合作水平。
5.建设西江生态旅游带。 以珠江-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为契机,依托西江干流沿江城市自然山水风光、岭南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做大做强西江沿岸生态旅游产业集群,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旅游带。 发挥西江流域多个精华旅游江段的独特优势和气候条件,挖掘西江文化旅游多元主题和特色鲜明的品牌价值,构筑绿色生态旅游廊道,着力打造成为多元化、国际性、全天候的黄金旅游带和中国水运旅游发展的典型示范。
6.建设南宁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 全面实施强首府战略,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品牌,强化南宁面向东盟的国际旅游集散功能。 引进和建设一批大型都市文化旅游商贸综合体,大力发展商务会展、文化娱乐、都市休闲等业态,做大做强城市夜间经济,建设成为以亚热带壮乡风情为特色、以会展商务和都市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对接大湾区的北部湾核心城市、中国-东盟文化旅游合作交流的中心城市和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的引领城市。
(二)加快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建设
7.优化文化旅游特色产品体系。 不断适应多元化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健康养生、山水观光、休闲度假、边境跨国、民族文化等旅游产品,提升特色旅游影响力。 培育桂林山水文化体验游、巴马长寿养生休闲游、北部湾休闲度假游、中越边关跨国风情游、桂西北少数民族风情游、桂北和左右江红色体验游、环大瑶山历史文化生态游、桂东岭南风光文化游、海上丝路邮轮游、桂中刘三姐山歌文化游等精品旅游线路。 建设滇桂粤边海国家风景道和西江国家风景道。
8.加快大健康旅游产业发展。 依托广西丰富的健康旅游资源和长寿生态集群,全面发展以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医疗保健为主体的健康旅游产业。 建设医疗旅游产品开发和推广平台,开发与中医药及壮瑶等民族医药相结合的传统健康旅游产品。 探索培育特色医疗旅游项目,打造医疗旅游康养小镇和医疗旅游目的地。 创建一批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养生养老度假基地。 开发长寿养生特色食品,发展养老旅居住宿,打造特色养生品牌,提升健康旅游消费,加快世界健康旅游目的地建设。
9.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进程,推动高新科技在演艺娱乐、工艺美术、游戏游艺等传统文化产业中的应用,引导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扶持优秀原创动漫、音乐美术、影视创作,推出一批文化演艺精品。 加强文化科技创新,发展创意设计,催生新型文化业态,建设一批特色工艺美术产业基地,培育一批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聚区。
10.培育文化旅游产业新业态。 推动文化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工业、交通、住房、医疗、养老、体育等融合发展。 依托特色农业资源、乡村文化资源,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建设田园综合体。 支持发展森林度假和水利旅游,建设森林公园、森林小镇和水利风景区。 依托文化和自然遗产、地质遗迹与矿业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工程和科技场馆等,开发研学旅游产品,建设研学旅游目的地。 培育国际性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打造一批体育旅游综合体、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和体育旅游线路。 结合全区通用机场、北部湾邮轮母港和高速高铁建设,积极培育低空旅游、邮轮旅游、高铁旅游等旅游新业态。 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多产融合发展态势。
(三)加快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
11.建设一批文化旅游核心大项目。 围绕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建设文化旅游核心大项目。 重点建设南宁万有国际旅游度假区、桂林融创万达文化旅游城、北海银基国际医疗康养旅游产业新城、世界智力运动之城、世界实景演艺之都等一批新业态核心项目。 加快推进南宁融晟天河·海悦城文化旅游项目、桂林雁山民国风情旅游小镇、桂林乐满地文化旅游康养综合体项目、贺州黄姚古镇文化和旅游产业示范区、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柳州螺蛳粉特色小镇、防城港白浪滩·航洋都市里等一批投资规模大、规划建设理念先进、市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建设。
12.建设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景区。 加大培育和创建力度,推动现有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提质升级,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重点推进大新明仕田园、防城港江山半岛、巴马赐福湖、北海涠洲岛、桂平大藤峡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加快推进宁明花山景区、百色起义纪念园、涠洲岛鳄鱼山、桂林融创万达文化旅游城、龙胜龙脊梯田景区、三江程阳八寨景区、贺州黄姚古镇、南宁百里秀美邕江·国际园博园景区、凭祥友谊关景区等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 大力推进以桂北红军长征主题国家文化公园、左右江红色主题国家文化公园为代表的一批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打造湘江战役红色旅游景区。
13.建设一批文化旅游示范项目。 引导建设一批主题鲜明、功能完善、宜游宜业的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基地,鼓励各地建设文创产业园区和文创街区。 重点打造提升中国-东盟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中国-东盟数字文化创意园、梧州骑楼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桂林东西巷街区、桂林五通农民画产业园等一批文创产业园区(街区)。 着力打造一批品牌价值高、主题特色突出、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聚集拉动作用的特色文化旅游小镇,重点建设和提升阳朔兴坪古镇、靖西绣球小镇、合浦月饼小镇、苍梧六堡茶小镇、大化达吽小镇等一批特色文化旅游小镇。
14.建设一批文化遗产旅游项目。 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加快建设花山岩画风景区,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兴安灵渠、三江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建设左江流域骆越壮族文化(崇左)生态保护区。 加强历史文物、革命文物、民族文物、大遗址、传统村落等保护开发利用,建设一批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 探索将民歌民谣、民族说唱、音乐舞蹈、民俗民情、民族技艺、民族服饰、民族餐饮等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开发,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四)实施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重点工程
15.文化旅游示范创建工程。 全力做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和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等国家级品牌创建示范工作。 重点推进防城港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旅游合作区、中越红色旅游国际合作创建区(龙州)建设。 做好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特色旅游名县等品牌创建升级工作。
16.文化旅游特色品牌打造工程。 健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渠道相结合的全媒体信息传播机制,实现信息化、大数据、精准化的全媒体推广。 打造以山水旅游为特色主体的“桂林山水旅游”品牌、以滨海休闲为特色主体的“北部湾滨海度假”品牌、以康寿养生为特色主体的“世界长寿养生”品牌、以异国风情为特色主体的“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品牌、以民歌民俗为特色主体的“刘三姐民族文化”品牌,集中打响做强广西五大文化旅游特色品牌,提升广西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充分挖掘各地资源和特色优势,打造出各具特色的节庆品牌、演艺品牌、美食品牌、地理标识品牌和特色商品品牌等,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7.文化旅游融合精品创作工程。 加强文艺创作生产规划,推动文艺与旅游深度融合,鼓励创作以广西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为题材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影视剧作品及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综艺节目。 申请举办中国-东盟文化艺术节,持续办好广西戏剧展演、广西音乐舞蹈比赛、广西杂技魔术展演等品牌艺术赛事。 打造一批影视、文学、戏剧、书画、音乐创作基地,建设一批文艺创作、采风、展示文化休闲工作室。 鼓励各类旅游演艺经营主体在旅游城市或依托核心旅游景区开发主题性、特色类、定制类文化旅游演艺项目。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演艺精品项目。 每年评选奖励一批文化艺术精品项目。
18.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提升工程。 加快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形成层次分明、覆盖面广的旅游集散和服务体系。 建立安全便捷的文化旅游交通体系,重点建设通景区公路,完善旅游行业运营车辆安全监管体系。 加快旅游交通服务设施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功能和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自驾车服务体系、风景道绿道系统建设。 继续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提升旅游厕所建设质量与标准,提升旅游厕所管理服务水平。 加强文化设施景区化建设,重点建设广西民族剧院,改扩建广西博物馆,推进广西自然博物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中心等一批自治区文化设施建设。 结合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市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 规划建设具有旅游条件的广播电视设施等公共旅游服务站点。
19.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壮大工程。 深化国有文化旅游企业改革,发展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有文化旅游企业。 打造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引进文化旅游产业战略投资者,推动形成不同所有制文化旅游企业共同发展、大中小微文化旅游企业相互促进、开放多元的发展格局。 鼓励和培育文化旅游创意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等多渠道上市挂牌。
20.文化旅游智慧服务提升工程。 打造广西文化旅游大数据产业,建设广西文化旅游数据中心。 加快建设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区、智慧饭店、智慧旅游乡村等,建成“广西游直通车”和“一部手机游广西”智慧旅游平台,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 加强公共文化数字平台建设,大幅提升广西“数字文旅”服务水平。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在节目制作、网络传输、大数据云计算等优势资源,建设广西文化旅游云平台,充实特色文化旅游视听内容,提供智慧旅游音视频一站式服务。
21.文化旅游惠民富民工程。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公共设施、乡村传统工艺振兴、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乡村文化人才培育等富民助推计划,形成文化旅游行业惠民富民新格局。 实施文化旅游便民利民工程,推进文化旅游志愿者服务站建设,推广文化惠民卡,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推动重点景区适度降低门票价格,鼓励公共资源型旅游景区免费开放;鼓励实施景区免费开放日、旅游一卡通、电子消费券、旅游年卡等措施,让人民群众享受实惠。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区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对文化旅游工作的领导,贯彻落实好中央和自治区有关产业支持政策,研究制定促进本地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建立健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领导协调机制,形成自治区统筹、市县主抓、部门联动的良好局面。 自治区每年召开1届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由各设区市竞争申办,对大会承办地文化旅游发展产业予以重点支持。
(二)加强规划引领。 做好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高水平编制全区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各类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规划。 建立规划统筹机制和“多规合一”机制,加强文化旅游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土空间、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相衔接,发挥综合联动效益。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实施规划评估,提高规划的执行力度。 把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部署,强化督察考核,促进规划实施。
(三)加强支持引导。 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多渠道筹集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适度扩大文化旅游产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和乡村旅游项目用地。 大力发展对外文化旅游服务贸易,扶持具有广西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出口。 统筹使用自治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 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设立文化旅游发展基金。 发挥好各级政府资金和优惠政策的引导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社会资本,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四)加强人才培养。 编制全区文化旅游人才发展规划,重点抓好管理、经营、创意和服务等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文化旅游领域职称改革,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人才激励机制。 将文化旅游人才培训纳入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就业培训和职业教育计划,依托重点院校、龙头企业、社会机构建设一批示范性文化旅游培训基地,进一步提高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推动成立新型文化旅游智库和文化创业研究机构,加强文化和旅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平台建设。 支持文化旅游企业与区内高等学校、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支持开展职业技术类的社会办学。 探索与粤港澳地区、东盟国家的区域性人才培训合作。
(五)加强市场监管。 健全文化旅游市场监管机制,推进文化旅游市场监管信用体系建设。 进一步深化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推进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和队伍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加强涉文旅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持续开展全区文化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行动。 加强行业标准建设,提升文化旅游服务质量。 加强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综合治理,确保交通、食品、卫生等重点环节安全和旅游设备设施运行安全。
(六)加强监督考核。 建立健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考核评价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将考评情况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工作实绩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 适时开展督查检查,通报各地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