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

admin 北海旅游攻略 3

火山岩是由火山喷发时从地幔或地壳喷出的熔岩冷却和固结形成的岩石。它们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岩石类型,约占地壳的60%。

火山岩的类型

火山岩可以根据其成分和晶体结构分为三类: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

  • 玄武岩 是颜色深、密度大的火山岩,主要由镁铁质矿物组成。它是火山岩中最常见的一种,在地球海洋地壳中大量存在。
  • 安山岩 是一种介于玄武岩和流纹岩之间的火山岩。它比玄武岩颜色浅,密度更小,也含有更多的长英质矿物。
  • 流纹岩 是一种颜色浅、密度小的火山岩,主要由长英质矿物组成。它是火山岩中粘性最大的类型,通常形成于火山爆发时熔岩流速较慢的情况下。

火山岩的特性

火山岩具有以下特性:

  • 致密性 :火山岩通常是致密的,因为它们是由快速冷却的熔岩形成的。
  • 多孔性 :一些火山岩具有多孔性,因为它们是由充满气泡的熔岩形成的。
  • 颜色变化 :火山岩的颜色可以从深黑到浅灰变化,这取决于其矿物成分。
  • 质地变化 :火山岩的质地可以从细粒到粗粒变化,这取决于熔岩冷却的速度。

火山岩的用途

火山岩广泛用于各种应用中,包括:

  • 建筑材料 :火山岩可用于建筑房屋、桥梁和道路。
  • 装饰性材料 :火山岩色泽丰富,可用于装饰建筑物和景观。
  • 工业材料 :玄武岩可用于生产绝缘材料、磨料和玻璃纤维。
  • 农业材料 :火山岩粉末可用于改良土壤和促进植物生长。

火山岩的形成

火山岩形成于以下过程:

  1. 熔岩喷发 :火山爆发时,熔融岩石(熔岩)从地幔或地壳喷出。
  2. 熔岩冷却 :熔岩喷出后,在接触到空气或水时迅速冷却。
  3. 结晶 :冷却过程中,熔岩中的矿物开始结晶,形成固体岩石。
  4. 固化 :熔岩完全冷却后,岩石固化形成火山岩。

火山岩的分布

火山岩在地球上广泛分布,但主要分布在火山活动地区。火山岩通常形成于以下地貌中:

  • 火山锥
  • 熔岩平原
  • 熔岩穹顶
  • 熔岩流

火山岩的重要性

火山岩对于地球科学和人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 地球历史研究 :火山岩是研究地球历史和地质过程的宝贵材料。
  • 火山活动预测 :火山岩的研究可以帮助预测火山爆发,并实施预防措施。
  • 经济价值 :火山岩广泛用于各种工业、建筑和农业应用中。

火山岩是地球上重要的岩石类型,具有广泛的特性和用途。它们对于理解地球的历史、预测火山活动和支持人类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火山岩石材的用途火山岩石材的特征

火山岩石材是一种由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功能性环保材料,它在多个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火山岩石材的用途及其特征。 **火山岩石材的用途:**1. **消毒清洁:** 火山岩石材含有丰富的离子元素,能够释放红外线和α射线,提高水中水分子的活性,从而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 因此,它常被用于清洁鱼缸水质。 2. **装饰与艺术:** 经过加工,火山岩石材可制成各种装饰品,如假山、盆景等。 在大型浴缸中,火山岩石材不仅能够清洁水质,还能美化环境,具有多样化的装饰作用。 3. **水草培养:** 由于其多孔性特征,火山岩石材非常适合作为水草生长的基质材料。 它不仅为水草提供了生长介质,还有助于水草的攀爬生长。 **火山岩石材的特征:**1. **环保性:** 火山岩石材源自火山岩,本身无污染、无放射性物质,因此加工出的板材环保无害,无甲醛释放,对人体健康无不良影响。 2. **隔热吸音:** 火山岩的结构疏松多孔,具有良好的吸音效果。 同时,它还能隔热,在潮湿环境下防止紫外线辐射,显示出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3. **适应性强:** 经过长时间形成的火山岩,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在加工过程中,火山岩石材的可塑性强,表面具有强适应能力,无论高温、低温或潮湿环境,都能保持性能稳定。 此外,它还能有效防止紫外线辐射,对产品和使用者都有利。 总之,火山岩石材以其独特的性能和环保特性,在众多应用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火山岩石材。

火山岩类型与构造环境

一、火山岩类型

1.火山岩分类与命名

火山岩又称喷出岩,属于岩浆岩(火成岩)的一类,是火山作用时喷出的岩浆冷凝而成的一系列产物,经过成岩、压实等作用形成,与沉积岩在形成条件、发育环境、分布规律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根据火山岩类型和储层研究需要,本章采用1989年国际地科联推荐的火山岩分类方案,按照岩石结构-成因,将其划分为火山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两大类。

火山熔岩采用化学成分分类命名方案。根据熔岩中SiO 、Na O+K O、CaO等氧化物的质量关系命名。首先,按照SiO 含量,划分为苦橄岩、玄武岩、安山岩、粗面岩和流纹岩5类,其间可有过渡类型,如玄武安山岩、英安岩、流纹英安岩等。其次,根据碱性程度,即SiO 与全碱(Na O+K O)的关系,再细分为钙碱质、弱碱质和碱质3个系列(表7-1)。

表7-1 火山熔岩分类

(据国际地科联推荐火山岩TAS分类方案,1989)

表7-2 火山碎屑岩分类

(据国际地科联推荐火山碎屑岩分类方案,1989)

2.中国含油气盆地火山岩类型

中国含油气盆地火山岩储集层岩石类型多,东部盆地中生代火山岩以酸性为主(图 7-1),新生代火山岩以中基性为主; 西部盆地火山岩以中基性为主(图 7-2)。 熔岩主要有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和粗面岩等; 火山碎屑岩主要包括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和熔结火山碎屑岩等。

图7-1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TAS图

松辽盆地火山岩岩石类型主要有流纹岩、安山岩、英安岩、玄武岩、玄武安山岩、粗安岩、流纹质角砾凝灰岩、流纹质火山角砾岩、英安质火山角砾岩、玄武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安山质晶屑凝灰岩、沉火山角砾岩,其中中酸性岩占 86%,基性岩占 14%,主要属于碱性和钙碱性系列。

渤海湾盆地火山岩主要为玄武岩、安山岩、粗面岩,如辽河盆地中生代火山岩以安山岩为主,古近纪火山岩以玄武岩和粗面岩为主。 冀中坳陷侏罗系以暗紫红色、灰色安山岩为主,夹凝灰岩,顶部为玄武岩、安山质角砾岩、火山碎屑砂岩; 白垩系下部为杂色火山角砾岩,上部为灰色凝灰质砂砾岩、砂岩、安山质角砾岩。 东营凹陷广泛发育有基性火山岩、潜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主要岩石类型为橄榄玄武岩、玄武岩、玄武玢岩、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等。 黄骅坳陷风化店地区火山岩主要为碱流岩、英安流纹岩、流纹岩和流纹英安岩。 南堡凹陷主要为基性火山碎屑岩、中性火山碎屑岩和玄武岩。

图7-2 新疆北部地区石炭系火山岩TAS图解

新疆北部火山岩以中钾中基性为主(图7-3),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主要有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等;西北缘地区石炭系岩性主要为安山岩、玄武岩、安山玄武岩、火山角砾岩、凝灰角砾岩、熔结角砾岩、凝灰岩和集块岩等。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主要有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等。

图7-3 新疆北部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含钾量划分图

二、火山岩岩相类型与特征

火山岩岩相是研究火山作用过程中的火山产物类型、特征及其堆积类型的总和。 尽管不同研究者的定义有一定差异,如“岩体生成条件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岩石和岩体总特征”(邱家骧,1985)、“反映火山岩生成条件的岩石特征”(孙鼐,1985)、“一定环境下火山活动产物特征的总称”(邱家骧,1996)、“一定环境、条件下火山活动产物特征的总和”、“火山岩形成条件及其在该条件下所形成的火山岩岩性特征的总和”(赵澄林等,1999)等,总体来看,火山岩岩相包括岩石形成条件和岩石特征,是火山喷发类型的真实记录,是火山作用最本质、最重要的地质实体,它反映了火山喷发类型、搬运介质及方式、堆积环境与气候等综合地质特征(邹才能等,2008)。

研究火山岩岩相,对于恢复火山作用过程,重现地质构造作用,了解火山岩岩性及成岩期后变化对储集物性的影响,确定有利火山岩储层发育区具有重要意义。

1.火山岩岩相类型与模式

在我国含油气盆地火山岩岩相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盆地火山作用方式或喷发(搬运)方式,针对火山活动与火山岩分布特点,按照岩性-组构-成因划分标准,将火山岩岩相划分为4相组、6相、10亚相。 该分类方案主要基于岩性和岩石组构等用岩心或岩屑可以观测和准确标识的基本地质属性,强调盆地火山岩相研究中的可操作性,注重岩相与储层的物性关系(表7-3;图7-4)。

表7-3 火山岩岩相主要特征

(据邱家骧,1991;王璞珺等,2007;修改)

2.中国含油气盆地火山岩喷发方式与岩相特征

中国陆上含油气盆地火山岩以中心式喷发为主,主要为层火山;有陆上和水下两种喷发环境,岩石类型主要为基性、酸性岩类,少量为中性和碱性岩类。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单个火山机构主要由中心式喷发形成,整体上又受区域大断裂控制而呈串珠状平面分布;但也有观点认为裂隙式喷发、中心式喷发在营城组火山岩中均有发育,其横向厚度变化较大,火山岩相以喷溢相、火山沉积相为主,常发育火山锥。 火石岭组火山岩以裂隙喷发方式为主,横向上分布范围广,厚度变化相对较均匀,多发育层火山机构,火山岩相以喷溢相为主。

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火山岩沿断裂分布,属于水下间歇性、多次沿断裂喷溢,古近纪火山活动以房身泡组沉积期最为强烈,根据喷发强度和火山岩时空分布,可分出4期12次喷发;南堡凹陷火山岩喷发分为5期,为中心式喷发、裂隙式喷发和沿断裂的溢出;东营凹陷火山岩以熔岩流、熔岩被为主,以喷溢相为主,爆发、侵出相极少;喷发环境以陆相为主,也有水下喷发,以中心式喷发为主;少数受断裂控制,呈线状排列,断裂复合处是火山活动最强烈的喷发中心。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系火山喷发为裂缝-中心式;腹部石西地区广泛分布的角砾熔岩中,褐色、红褐色火山岩所占的比例高,为喷发时遇大气降水或浅水下喷发形成;东部五彩湾凹陷基底以晚古生代石炭纪火山岩(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交替出现)为主,多为灰绿色,角砾熔岩、熔结角砾岩很少,夹薄层泥岩、砂岩,沉积岩层中含海相化石,属陆表海沉积环境,呈大陆间歇性火山喷发,属陆表海火山-沉积环境,以深水下喷发为特点,火山岩在水体深部喷发;自西向东火山岩喷发环境有从水上向水下转换的趋势。

三、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板块运动直接受深部作用过程的制约,火山喷发或侵入是上地幔、深部地壳对流在地表或浅部地壳的表现。 以大地构造背景为前提来研究火山岩的分布与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板块构造学说来讲,一般火山作用容易发生在盆地边缘、岛弧等与板块构造有密切关系的环境中(图7-5)。

图7-4 火山岩岩相模式

图7-5 板块构造环境示意

裂谷带是地表最主要的构造活动带之一,是沿大致平行断裂发育的凹陷地形,属于一种影响深、延展长的大型伸展构造(马杏垣,1982);由于热地幔或岩浆的上涌,岩石圈在伸展进程中变薄,首先发生拱起作用,形成大型穹窿构造或三联构造以及众多的断块,此阶段伴随大面积陆相碱性和次碱性玄武岩喷发。 俯冲带的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岩浆弧的范围内,距海沟轴约150~300km,平行于海沟成弧形展布;主要岩石系列有岛弧拉斑玄武岩系列、钙碱系列及岛弧碱性系列(或钾玄岩系列)。 大洋中脊以产生拉斑玄武岩和缺乏安山岩为特征,岩浆沿洋中脊、地震活动产生于较浅的深度形成贫碱拉斑质玄武岩浆(Jokat et al.,1992)。 大陆克拉通火成岩与某种板内拉张性构造环境有关,在没有明显构造痕迹的地区,岩浆活动往往与热点或地幔上升的热柱有关。 大洋盆地范围内的岩浆喷发主要是由火山岛和洋底火山显示出来,具有火山岛链和孤立火山岛两种基本产状。 被动陆缘岩浆活动不发育,除保留了早期大陆裂谷及陆间裂谷阶段形成的火成岩组合外,还可出现少量与地幔热点或地幔羽有关的岩浆活动,形成类似于板内(大陆板块及大洋板内)火成岩组合类型,以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活动及脉岩活动为主,并可伴随部分中心式或裂隙式火山喷发作用。

火山岩的产状和相有哪些?

(一)火山岩的产状火山岩的产状主要与岩浆上升到地表的喷发方式(即喷发类型)有关,其方式不同,其产状亦有所不同。

1.火山岩的喷发类型常见的喷发类型有3种,即中心式喷发、裂隙式喷发(有时还见中心-裂隙式喷发)和蚀顶喷溢。

蚀顶喷溢(deroofing eruption)又称区域喷溢,是一种古老的火山活动方式,现代火山活动已无此类型。 戴利等认为,侵入上升的岩浆,由于过热和高化学能,将顶部围岩熔透,广泛溢出地表而形成,分布面积大,并提出美国黄石公园大面积分布的流纹岩属该类型,但以后被证实上述流纹岩并非此类。 久野久(1978)则认为日本的纪伊半岛的花岗斑岩更类似这种喷发方式。 总之这种喷发方式即使现代还存在,也很少见。 因此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火山喷发类型主要为裂隙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

裂隙式喷发(fissure eruptions)岩浆沿大断裂(裂隙)成线状喷发,火山口多呈串珠状排列。 产状常为熔岩被、熔岩流、熔岩高原或熔岩台地等,分布面积大。 以溢流为主,火山碎屑岩少见。 我国河北汉诺坝玄武岩、峨眉山玄武岩以及黑龙江五大连池老黑山的玄武质熔岩台地属此类型;东非埃塞俄比亚裂谷系两侧沿裂隙喷发形成玄武质熔岩高原,覆盖了埃塞俄比亚全部面积的2/3。 在地球历史上这类喷发很常见,而现代火山喷发中,此类型只有冰岛还可见到。

中心式喷发(central-vent eruptions)是指岩浆沿一定的颈状管道喷发,平面上表现为点状,故又称之为点状喷发,是现代火山活动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形成火山锥。

火山锥(volcanic cone)是火山喷出物在火山口周围堆积成的山丘。 根据火山喷发形式及其组成物质的不同,进一步分为3种类型,碎屑锥、熔岩锥和复合锥。 碎屑锥(fragment cone)亦称火山渣锥(cinder cone),其喷发形式以爆发为主,主要由火山碎屑组成,其含量约为95%,其成分多为玄武质和安山质,锥体较陡,30°左右,如新疆于田由火山渣组成的碎屑锥;当以宁静式喷发为主时,形成熔岩锥(lava cone)或称熔岩穹丘,即主要由熔岩组成,而火山碎屑物则<10%,其形态受熔岩性质影响:易流动的基性熔岩流多形成坡度小的盾形火山;黏度大的酸性熔岩流多聚集于火山口,形成穹窿状火山丘。 如云南腾冲可见由玄武质熔岩流组成的盾形熔岩锥;复合锥(mixed cone)又称混合锥,以爆发式和宁静式相间喷发为其特点,形成火山碎屑物与熔岩互层的混合锥,其成层性明显,又称层火山(图1-5),日本富士山、我国吉林省长白山等属此类。

火山口(crater)是火山喷发时岩浆或火山碎屑物喷出地表的通道口,根据火山口分布特点,进一步分为3类:喷发火山口,位于圆锥状火山锥顶部的火山口,火山口直径一般为200 m以上,但多不超过1000 m。 位于火山锥侧面者,称为寄生火山口(侧火口);爆炸火山口,为玛尔式低平的小火山口,其底部有时可能为金伯利岩筒;破火山口,即沉降火山口,由于岩浆大量喷溢,或发生猛烈爆炸,使岩浆房萎缩,再加上上覆堆积物的重量,使火山口向下凹陷,形成一漏斗状或锅形洼地,故称破火山口(照片1-7)。 其直径可>3000 m。

火山口湖(crater lake)当火山口或破火山口内大量积水时,构成火山口湖(火口湖)。 长白山主峰白头山是叠置在玄武岩盾状火山锥上的复式火山锥,其顶部有一巨大的破火山口湖——天池(面积约9.8 km2),如照片1-8所示。

2.中心式喷发形成的主要火山类型中心式喷发形成的火山类型一般常见的有盾形火山、穹状火山、复合火山和玛尔式火山。

盾形火山(shield volcano)火山表面平坦,坡度角小,不超过10°。 火山外形似盾牌故得名。 火山主要由易流动的玄武岩浆冷凝堆积而成。

渣火山(pyroclastic volcano)坡度角大,一般30°左右。 主要由基性碎屑(火山渣、火山弹)组成,截面呈圆形。

穹状火山(dome-shaped volcano)火山锥外形呈穹窿状,主要由黏度大的酸性熔岩构成,内部可见流动构造。

层火山(stratovolcano)又称复合火山(composite volcano)由复合火山锥形成的火山,其成层性明显,主要由中-基性或少量酸性火山碎屑物和熔岩相互成层堆积而成,常形成大型火山。

玛尔式火山(maar volcano)为蒸气岩浆喷发(phreatomagmatic eruption)产物,即指炽热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与地下水(或地表水)相遇发生爆炸而形成的火山。 其典型标志是在地表形成圆形或近圆形低平火山口并有基浪堆积物环绕于周围。 火山口底部常低于潜水面,往往形成火山口湖,被称之为玛尔湖。 近年来在北美、日本、西欧、韩国以及我国(吉林龙岗、广西涠洲)等地都有报导。 对玛尔湖成因机理的研究不仅为预防火山灾害提供了重要信息,而且其堆积物可反映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和古环境信息。

3.熔岩流及其在地表的常见形态熔岩流(lava flow)是岩浆从火山口或溢出口(裂隙)流出,沿地形流动、固结而成的熔岩。 根据熔岩形成后的表面特征,熔岩流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一为绳状熔岩,二为渣状熔岩。

绳状熔岩(pahoehoe lava)有人译为结壳熔岩。 熔岩具有淬火玻璃外壳,表面光滑,表明熔岩流表层未破碎,以此区别于渣状熔岩。 常见的有绳状熔岩、波状熔岩(wavy lava)和板状熔岩(slab lava)(照片1-17)等。 其中绳状熔岩最常见,它是黏度小、流动性大的基性熔岩流,在地形平缓的地区流动所形成的熔岩,其形态类似绳索盘绕或呈波浪起伏状。 在黑龙江五大连池可见较大面积的绳状熔岩(照片1-18~20),同时还可见这些流动性大的熔岩流遇到较陡的地形时,所形成的熔岩瀑布或象鼻状熔岩。

渣状熔岩(aa lava)巨厚的熔岩流在流动过程中,已冷凝的表层被破碎,造成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渣块、气孔等,这是近火山口处的熔浆多次活动或构造作用的结果。 五大连池的翻花熔岩(flower lava)和块状熔岩(block lava)属此类型。 二者区别是前者碎块不规则,呈翻花状(照片1-21),表明此时构造活动频繁;后者碎块较规则,呈块状(照片1-22)。

除此之外,根据熔岩形态还常见石龙熔岩、木排状熔岩(照片1-23)等,其中石龙熔岩(stone dragon lava)是五大连池火山区以其形态命名的熔岩,熔岩呈长龙状分布,其表面光滑(为绳状熔岩)或凹凸不平(为渣状熔岩)。 以上所述为陆地常见熔岩类型。 水下常见类型主要为枕状熔岩(pillow lava),具枕状构造,多呈椭球状或枕状外形(详见“枕状构造”描述,照片1-15)。

火山活动晚期,熔岩流表面凝固,而其内部仍有熔浆活动,此时若它们遇到水体就会产生大量气体,当这些含大量气体的熔浆达一定压力时,就会沿裂隙喷出地表。 经多次喷溢,形成熔岩喷气锥(fumarolic cone-in-cone)。 一个锥常由几十层熔岩饼叠加,构成熔岩喷气叠锥。 五大连池可见此现象(照片1-24)。

(二)火山岩的相由于火山作用的地质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火山岩及其组合特征称火山岩相。 火山岩相的研究对恢复古火山机构、提高填图质量、促进找矿等有实际意义。 相的分类通常是按火山活动产物的产出形态及岩石特征而划分的。 常见的火山岩相包括喷发(或喷出)相、火山通道相、次(潜)火山岩相和火山-沉积相。 其中喷发(喷出)相又进一步分为溢流相、爆发相和侵出相。

1.火山喷发(喷出)相(volcanic eruption facies)

溢流相(effusion facies)是岩相中最常见的一种。 熔岩成分从超基性到酸性、碱性皆存在。 形成于火山喷发的各个时期,以强烈爆发之后出现为主。 常呈面状泛流的熔岩被、线状流动的熔岩流产出,其形态多种多样,大陆上可见绳状、波状和块状熔岩并常见柱状节理;水下可见枕状、球状熔岩。 有的火山以熔岩喷发为主时,可形成坡度角<10°的盾形火山。

爆发相(explosion facies)形成于火山作用不同阶段,以火山活动早期和高潮期最发育。 主要产物为火山碎屑物:火山弹(照片1-25,26)、火山集块、火山砾、火山砂、火山灰等。 堆积方式不同,其产物有所不同,常见堆积方式有4种。 一为空落堆积,指从火山口喷向空中的所有产物,包括岩浆喷发物,同源岩浆早期的熔岩碎屑和围岩碎屑等的堆积。 空落堆积物分布广是其重要的鉴别特征。 二为碎屑流堆积,主要形成一套塑性—半塑性的熔结火山碎屑岩。 较全的碎屑流层分三带,自下而上为:由未熔结的火山灰组成的基底涌流带;由熔结火山碎屑岩组成的火山碎屑流带和由未熔结的火山灰组成的火山云带。 三为火山基浪堆积,是蒸气岩浆喷发的产物,以火山灰和角砾为主的火山碎屑。 四为火山泥流堆积,即由火山成因的各种碎屑和水的混合体构成。 其岩性在火山口附近以正常火山碎屑岩为主,远离火山口时,逐渐向火山碎屑沉积岩过渡,主要为沉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和粉砂岩等(有关火山爆发相的具体特征将在第五章第一节中详细说明)。

侵出相(extrusion facies)黏度大、流动性差的中-酸性岩浆,从火山通道上部或火山口旁侧裂隙中,被机械地推挤出地表,形成陡峭的穹丘(岩穹)。 常呈岩钟、岩针等产出。

2.火山通道相(conduit facies)

堆积于火山通道的残余岩浆冷凝产物。 产状陡,形态细而长,其横断面近圆形,因而又称岩颈、岩筒、岩管。 产物为熔岩、碎屑岩、熔结火山碎屑岩、碎屑熔岩。 碎屑可以是同源,也可以为异源甚至是深源产物。

3.次火山岩相(subvolanic intrusion facies)

也称潜火山岩相,它是与火山岩同源的小侵入体(详见第五章第八节次火山岩),是岩浆内部压力小于上覆静压力,使岩浆未喷出地表而定位、固结形成。 侵位深度一般为0.5~3 km。 在火山通道根部侵位时,岩体常呈岩株、岩枝;当岩浆沿放射状、环状裂隙侵位时,岩体常呈岩脉、岩墙。 次火山岩以熔岩状岩石为主,但也可见到由于隐爆、震碎等原因形成的角砾状岩石及熔结火山碎屑岩。 侵位较深的次(潜)火山岩,结晶程度较高,与浅成侵入体不易区别。

4.火山-沉积相(volcane-sedimentary facies)

是火山作用过程中所伴有的沉积作用,在火山喷发的低潮期—间隙期最发育。 由火山岩、沉积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和沉积岩组成。 层理发育,也可不发育,有时呈透镜状。

除上述火山岩相划分外,有人还进行海相火山岩和陆相火山岩、新相火山岩和古相火山岩的划分。

标签: 火山岩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