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美味佳肴,经济实惠:尽享当地风味而不伤荷包

admin 北海旅游攻略 6

北海,这一座沿海城市,以其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美味的海鲜而闻名。在这里,您不仅可以品尝到新鲜的海鲜,还能享受到各种经济实惠的当地美食。无论您是美食爱好者还是预算有限的旅行者,北海都能满足您的味蕾和预算。

海鲜市场

北海的海鲜市场是品尝新鲜海鲜的绝佳去处。您可以直接从渔民手中购买新鲜的鱼、虾、蟹等海鲜,然后到附近的餐厅加工烹饪。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海鲜的新鲜度,还可以节省不少费用。

  • 银滩海鲜市场:位于银滩旅游区,是北海最大的海鲜市场,种类齐全,价格实惠。
  • 冠头岭海鲜批发市场:位于北海市区,以批发海鲜为主,价格更便宜,但品种略少。

街边小吃

北海的街边小吃不仅美味,而且经济实惠。您可以品尝到各种当地特色小吃,如:

  • 北海生蚝:新鲜肥美,入口即化,是北海的一大特色。
  • 炒田螺:鲜辣爽口,是下酒的绝佳选择。
  • 虾饼:香酥可口,外脆里嫩,是北海的传统小吃。
  • 烤鱿鱼:外焦里嫩,鲜香十足,是街边常见的美食。

特色美食

除了海鲜和街边小吃,北海还有许多特色美食值得品尝。

  • 海鸭蛋炒粉:海鸭蛋的咸香与炒粉的鲜香完美融合,是一道不可错过的北海特色。
  • 捞粉:北海的捞粉粉丝爽滑,汤底鲜美,配上各种配菜,酸爽可口。
  • 黄花鱼面:黄花鱼鲜嫩,面条劲道,汤底鲜香,是北海的一大名菜。

经济实惠餐厅

在北海,您还可以找到许多经济实惠的餐厅,可以品尝到美味的当地美食而不伤荷包。

  • 海味缘海鲜酒楼:位于银滩旅游区,以海鲜菜肴为主,价格实惠,味道不错。
  • 友谊小饭馆:位于北海市区,是一家老字号小饭馆,主打北海特色菜,价格亲民。
  • 老北海街:一条特色美食街,汇聚了各种北海美食,价格大众化,选择多样。

结语

北海,这座沿海美食天堂,不仅可以满足您的味蕾,还能照顾到您的预算。无论您是美食爱好者还是预算有限的旅行者,北海都能让您尽情享受美味佳肴,而不必担心荷包受损。所以,来北海,敞开您的味蕾,尽情探索这里的美食世界吧!


年味是什么味道的?

有人说,年味是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是天空五彩滨纷的烟花,也有人说年味是车站码头拥挤的嘈杂声,是游子匆匆赶路的脚步声,还有人说年味是长辈对晚辈宠爱的钱压钱……,在我看来,年味还是凝结在人们舌尖上的美味佳肴。 无论是大年三十的团圆,还是以后的走亲访友,都离不开一个“吃”字,过年是一场场饭局的大串联。

我的家乡在甘肃。 甘肃,简称甘或陇,甘肃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历史跨越八千余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相传诞生在甘肃,西王母降凡于泾川县回中山,周人崛起于庆阳,秦人肇基于天水、陇南,天下李氏的根在陇西。 今天来看看甘肃特色美食吧。

1、 兰州清汤牛肉面

兰州清汤牛肉面俗称牛肉拉面,是兰州最为著名的风味小吃和最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被当地人誉为兰州的麦当劳。 兰州牛肉面创始于光绪年间,系回族老人马保子首创。 牛肉面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蜚声中外。 兰州牛肉面有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 (辣子油红)、四绿(香菜绿)、五黄(面条黄亮)五大特点。 面条根据粗细可分为大宽、宽、细、二细、毛细、韭叶子等种类。 面条用手工现场拉成,一碗面不到两分钟即可做好,再浇上调好的牛肉面汤、白萝卜片,调上红红的辣椒油、碧绿的蒜苗、香菜,食之令人叫绝。

2、米汤油馓子

米汤用凉州特产黄米和少许扁豆调入砂锅用旺火熬成,再将少许面粉或玉米淀粉打成糊状兑入,加入适量碘盐;食前炝清油、葱花、花椒粉即成。 特点是味咸色黄,入口绵细香甜。 进食时将炸好的油馓子撅成小段,泡入扁豆米汤中,再加少量白糖。 这是一种经济实惠的风味食品。 尤其在炎热的夏季,或醉酒后,食用米汤油馓子既可降低体温,又可调节饮食口味。

3、拔丝洋芋

这是甘肃的一道地方菜,用甘肃特产洋芋作原料,夏天也有用白兰瓜作原料,制成拔丝白兰瓜。 洋芋洗净削皮,切成滚刀块或菱形块,分两次放入油锅中炸熟呈金黄色。 炒勺内留少许油,将白糖放人不停地搅动,使糖受热均匀溶化,等糖液起小针尖大小的泡时,迅速将炸好的洋芋块倒入,撒上芝麻颠翻均匀后盛盘上桌。 这时只见洋芋色泽明亮,用筷子夹时,银丝飞舞,香甜可口。

4、 陇西腊肉

陇西腊肉是甘肃地方名特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陇西腊肉腌制约始于清朝乾隆年间。 其原料,选用岷县山区闾井一带的蕨麻猪,该猪体形小,多不过百斤,腿细、皮薄、肌肉紧密。 由于野外牧养,多运动,致瘦肉比例高,且滋味鲜美。 走在陇西大街上,随处可见腊肉摊子。 整片煮熟的腊肉猪皮朝上摆放在木案上,皮色金黄油亮。 朝向顾客的一面是腊肉切开的切面,不用说闻到味道,光看那刀切面,就会令你垂涎……用刀割一片,看起来是透明的。 真正是瘦肉艳若红霞,瘦而不柴;肥肉晶莹如玉,肥而不腻。 似乎是传统,每个卖肉的老板都会在客人来的时候用刀割一片给客人品尝。 陇西腊肉最典型的吃法是腊肉加馍,此外腊肉还可与其他时鲜蔬菜爆炒,比如韭菜炒腊肉、蒜苔炒腊肉等都是非常别致可口的菜肴。

5、 静宁烧鸡

静宁烧鸡亦称静宁卤鸡,是静宁传统名食。 它以形色美观、鲜嫩味美、外表晶亮、囟色褐红、肉香味厚、爽口不腻,驰名甘、陕、宁等省(区),是西兰公路上过往旅客争相购买的风味食品。 或路途食用,或馈赠亲友,莫不为人称绝,既是筵席美餐,又是滋补佳品。 人们形容闻香千里外,味从鸡肉来。

6、 浆水面

浆水,既可做清凉饮料,又能在吃面条时做汤。 再加上葱花、香菜调味.更是脍炙人口。 所以,兰州、定西、天水、临夏等地的群众,都喜欢吃浆水面。 浆水有清热解暑之功效。 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碗浆水,或者吃上一碗浆水面,立即会感到清凉爽快,还能解除疲劳,恢复体力。 浆水对某些疾病也有疗效。 有的高血压病患者经常吃一点芹菜浆水,能起到降低和稳定血压的作用。 据说对肠胃和泌尿系统的某些疾病,浆水也有一定的疗效。 有的医院,曾用浆水配合药物,治疗烧伤病人。 浆水的制作也很简单。 一般用芹菜、莲花菜、小白菜及其他菜叶为料,煮熟以后加上发酵引子,盛在盆内盖好,用衣物闷上一天后即可食用。

7、 臊子面

臊子面是甘肃又一著名的传统面食。 据说是由唐朝的长寿面演化而来,成为老人寿辰、小孩生日及其他节日的待客佳品,含福寿延年之意。 臊子面做工考究:先用羊肉、黄花、木耳、鸡蛋、豆腐、蒜苗及各种调料做成臊子;再用碱水和面,反复揉搓,然擀成厚薄均匀的面皮,用菜刀切细,在锅内煮熟。 食用时,先捞面条,再舀臊子。 汤多面少,则臊子鲜香,汤味酸辣,面条细长,筋韧爽口,成为营养丰富、老幼皆宜的美味佳肴。

8、 藏包

去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一定要尝尝这里的一个风味特色,就是藏包,还有一个形象的名字,当地藏民习惯称牛眼睛包子,因为个大又圆,很像牛眼睛得名。 这道民族面食不同之处,就是采用青稞面为皮,用牛羊肉馅蒸制而成的。 现在的藏包多用白面为皮,羊肉为馅了,然后加入适量的羊板油,调上葱花、酱油、味精、花椒水等佐料,放在笼上蒸熟就可以吃了。 吃的时候一定要趁热,刚出锅的包子外皮雪亮,里边的肉馅清晰可见,很是催动食欲。

9、糊锅

糊锅是酒泉的特色小吃。 酒泉最具代表性的小吃应该就算“糊锅”了,尤其是老酒泉人最爱吃,卖糊锅的店主在店门口架上一口大锅,汤料用鸡汤,投入蚕豆粉汁,成糊状,再加蚕豆粉制成的粉块、粉条、以及鸡丝、肉片,再把炸好的大麻花掰成麻花瓣,放入配好的汤中即成,其味鲜香,突出姜与胡椒的辣味。

10、面皮子

面皮子是甘肃武威一带著名的风味小吃,也是凉州人十分喜爱的小吃,面皮子是面粉制的食品,色泽晶莹黄亮,半透明如玉,切成筷子粗细的长条状食品,再加上酱油、香醋、蒜汁、辣椒油、精盐等调料即可食用。

介绍完了甘肃特色年味美食,那么过年时候的风俗习惯是什么呢?让我来一一介绍吧。 甘肃春节习俗经过世代相袭、发展演变,并融入时代风貌,越来越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人情味,热烈的喜庆气氛。

1、兰州社火

老兰州人过年有很多讲究,腊月二十三祭灶,腊月二十四扫房子,腊月二十五一直到年三十,兰州人采购各色年货,制作食品。 此时正是主妇们展示烹饪技艺的时候:花卷翻出花边,绽现红曲、姜黄。 红曲点中,花蕊娇艳;油锅鼎沸,油果子、馓子翻滚;碗儿菜———扣好的粉蒸肉、虾肉、袈裟肉....一摞一摞。 诱人的香味充溢厨房。

除夕是春节的第一幕。 从清晨开始,家里的长辈早早地起来开始扫院子,到中午一些手脚利索的人家开始洗大门、贴对联。 这贴对联还有很多的讲究,若是隔壁或对门,谁家的对子贴的早,这家今年就会有好运。 黄昏时分,全家围坐,共进年夜饭。 宴后,家人一起嗑着大板瓜子、呷着“三炮台”香茶熬夜守岁,以求长命百岁。 零点换岁之际,l旧时要接财神、祭天地。 老兰州人讲究水缸要挑满清水,谓之装财水。 还要在大门前、院子里泼洒清水,谓之洒银水,以寄寓人们致富的愿望。

初一早晨,全家共进象征长寿的臊子面。 臊子汤由肉丁、香菇、胡萝卜丁、豆腐丁、金针、木耳、绿菠菜烹调而成,色香味俱佳;择的面切成的面条,又细又长。 饭后,孩子争着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赠送红纸封包的压岁钱。

初二,至爱亲朋间互相拜年,串东家,走西家,一直持续到初四。 旧时兰州人上门拜年一包糕点当礼品,主人先敬三杯酒,再彻香茶、端四碟糖果瓜子,末了留客用餐。

初五称为破五,吃荞面搅团。 用荞面煮成糁饭状,烧上臊子,或素卤,或清汤,调上油泼辣椒、蒜泥、香醋,酸辣可口,使连日食用油腻菜肴的人大开胃口。

初五以后,直到十五六,兰州城的新年社火就舞起来了,匝地而来的鼓声,炫入双目的色彩,古朴典雅的造型,充分体现了兰州特色。

源于古代赛神祈福的兰州社火队的排队、角色很有讲究。 打头阵的是风婆、雨师,寄寓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愿望。 其后是大头罗汉戏柳翠。 系为一个戴大头面具的僧袍和尚,围绕花枝招展的柳翠姑娘,嬉戏而舞。 继之为春官老爷坐龙杠。 春官老爷,为春季之官。 其形象颇似戏剧的丑色:戴圆翅乌纱帽,涂白眼窝,八字胡,着红官袍,持折扇,坐于太师椅上,颇为滑稽可笑。 再后为十二三对竹马子古装少男少女打扮,胸前后背装置纱制马头、马尾。 其后是“船姑娘”,再后是推车子、狮子滚绣球,更有兰州的太平鼓表演。

2、陇东送财神

据民间传说,财神是道家所奉诸神中的一个虚构人物,名赵公明,手持钢鞭,身骑黑虎,及其威武,又叫赵玄坛,俗称赵公元帅或赵公菩萨,善能“除瘟剪疾,保康禳灾,主持公道,求神如意”。 不过,也有人认为,财神是赤脸丹凤的关云长,手提青龙偃月刀,身跨赤兔宝马,在中国文化中称为“义绝”主公道。

在西北很多地方的农村,一直都有送财神的年俗。 初一起床出门就要看财神方位,选择走向,根据天干地支,确定喜神、财神、贵神的所在方位。 据说,初—一出门,就要朝财神、喜神方向走,就能发财,一年都会遇到喜事、吉利的事。

另外在陇东的一些地方,人们认为初二是财神节。 这天早晨,就有人挨家挨户送或售财神像,住户都付钱,不要时,只能说“已有”,忌讳答“不要”,以图吉利。

在秦安的中山、五营等地认为初五是财神日,一年的财运都是财神决定的,所以初五这天大家忙着置办酒席,款待财神。 这一天,民间将家中的尘土扫一些倒在村外,意味“送穷婆婆”,同时将外面的士撒入室内的各个角落,称之“请富婆婆”。 然后家家户户都供奉祭品,在桌上摆放硬币、纸币等献财神,并在晚饭时刻焚烧财神像,然后全家庆贺。 送财神,反映了人民对富裕兴旺的渴求。

3、 秦安灯谜

秦安的灯谜活动主要集中在元宵佳节,历史相当悠久。 解放前自由存在并发展,解放后才由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举行。

元宵佳节,县城和部分乡镇都崇尚观灯猜谜。 一般在农历正月十四开始,到十六七结束,称为倒灯,多为夜间,少为白天。 常见的手工灯有宫灯、转灯、纱灯等数百种,千姿百态,琳琅满目。 有的地方还搭五彩缤纷的灯门。 元宵佳夜,县城机关单位或较大的乡镇都习惯举行破字猜谜活动。 字谜内容多为创作与传统相结合,书写在长条各色彩纸上,贴在各种花灯上,人们一边观灯,一边猜谜,丰富多彩。 解放后,灯谜发展较快,县文化馆每年都要组织举办灯谜会。 1998年3月,县灯谜协会成立后,研究交流灯谜活动内容方法等。 县城内活动比较集中的有泰山庙和县总工会等地。

秦安县文化馆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大部分乡镇农村,还要点盆盆、点灯盏,实为“灯”的又一种形式,盆盆常用荞面蒸成,光滑型圆,开口边有剪子剪成的各式各样的花纹。 内窝滴清油,放浸棉芯,每人1个,点完后看“灯花”,谁的灯花越多就说明谁的命运及财运越好。 灯盏常用玉米面做成圆锥形。 用胡麻杆缠棉花或黄纸剪的纸条,油浸后插入。 点着放在门顶、灶头、牲口槽头等地方。 家家大门和屋檐前还悬挂花灯,儿童自愿组织的灯火队,四处窜游,欢度节日。

4、舟曲迎婆婆

“正月十九迎婆婆”(舟曲称圣母娘娘为婆婆)是舟曲县遗留下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俗活动,是整个正月活动的高潮,犹如舟曲县的狂欢节。 距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吸收了藏传佛教、道教的精华,神职功能不断膨胀,从以前单一的迎生送子、求儿求女扩展到今天保佑一方平安、祈福禳灾的民俗活动。

“正月十九迎婆婆”是县城四街、两关以及附近村庄16个寺庙中供奉的16位“婆婆”聚集在一起游街、赐福、接受叩拜的一项民俗仪式。 正月十九日上午,各寺庙将自己的婆婆和轿子精心打扮一番,婆婆穿戴一新,凤冠霞帔、珠光宝气,轿子四周挂满玻璃方灯、香荷包,富丽堂皇。 晚九时16位婆婆先汇聚到城东驼铃山北段的东门上,依次进城,16位婆婆轿灯火辉煌,宛如明星长龙,从天而降。 每座轿用彩旗开路,锣鼓相随,到每家门前停留几分钟,接受叩拜,各家焚香化马、鸣炮、祭酒献茶。 轿停之处,新媳妇竟相摘取轿前悬挂的荷包,希望赐下娇儿,人们争先恐后钻轿子,意为消灾免难,保佑平安。 从北街头至下西街口为16轿“婆婆”队伍最齐全的地段,之后,西路4轿出西门而归,余下沿街巡游,分别归庙。 此时已到凌晨三时半,至此,“迎婆婆”仪式方告结束。

“正月十九迎婆婆”有别于其他民俗形式,是多元化、综合性的艺术再现体,聚宗教、信仰、赐福、娱乐为一体,是羌汉、藏汉民族和睦相处的见证。 如今为了迎合社会的发展需要,这一习俗也不断顺应发展潮流,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响应地方政府的号召,经常增加新的时代内容,已成为集经济、文化、宗教、旅游、娱乐为一身的节日,在舟曲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 酒泉地蹦子

在酒泉地区,最有特色的年俗就是地蹦子了。

据肃州区文化馆工作人员介绍:一支地蹦子社火队由四个鼓子、四个拉花、四个和尚娃、一个膏药匠,一个傻公子、一个丑婆子,一个大头和尚、一个柳翠等角色组成。 地蹦子的跑跳花样很多,有二十多种,跑跳一场长达三四个小时。 它的跳法分为大小二十个阵,是靠布阵来跳的。

说唱兼备、歌舞并序是地蹦子最大的特点。 其说唱形式可以分为先说后唱、先唱后说和自唱、点唱、对唱、边说边唱、边舞边唱等。 说唱的内容也极为丰富,有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美好前景向往的、对神灵祈求的、对官府褒贬期望的;有唱通过辛勤劳动获得丰硕成果后,人们愉悦心情的;有唱当地好人好事和坏人坏事的;有唱自然现象和颂扬吉利的;也有说唱古诗词的。 大都即兴赋诗,现编现唱。 自唱主要以膏药匠为主,他可以根据场合、对象自编自唱,大都唱吉庆的内容。

地蹦子的唱词里既包含着古老的文化内涵和酒泉的风土人情,也根据时代发展,融入了新的文化元素。

在《酒泉文史资料》中记载中最传统的一段唱词:“五月初三到十三,求神降雨保庄田,秋后五谷丰登日,高烧长香谢龙天。 ”而在改革开放后它的唱词就改成了“正月里来是新春,社火来到你家门,鞭炮震得财门开,发家致富带头人”。

以上就是我的家乡甘肃的春节美食和风俗习惯,欢迎来到我的家乡游玩。

新年的多种习俗

各国新年习俗泰 国泰国传统的新年,即“宋干节”(“宋干”是梵语的译音),也叫“泼水节”,是公历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 节日里,人们抬着或用车载着巨大的佛像出游,佛像后面跟着一辆辆花车,车上站着化了妆的“宋干女神”,成群结队的男女青年,身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敲着长鼓,载歌载舞。 在游行队伍经过的道路两旁,善男信女夹道而行,用银钵里盛着用贝叶浸泡过的,渗有香料的水,泼洒到佛像和“宋干女神”身上,祈求新年如意,风调雨顺,然后人们相互洒水,喜笑颜开的祝长辈健康长寿,祝亲朋新年幸运、未婚的青年男女,则用泼水来表示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 泰国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台、门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户户都要到郊外江河中去进行新年沐浴。 为庆贺新年,泰国人举行在规模的“赛象大会”,内容有:人象拔河、跳象拾物、象跨人身、大象足球赛、古代象阵表演等。 很是精彩动人。 埃 及埃及是文明古国,公元前40年,埃及人就能观察星象了,他们发现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尼罗河水立时上涨。 埃及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 称为“涨水新年”埃及的克鲁特人迎接新年,在门口放一张桌子,七八只碟子供着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麦的颗粒,还有好些绿色植物的小芽,这象征丰裕。 献给神的东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 埃及的新年在秋天,因埃及的农业生产是从秋季开始的。 德 国德国的新年,庆祝时间前后有一周。 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可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如锦,春满人间。 德国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临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 孩子们组成乐队,穿上新衣服,拿着口琴和手风琴,列队在街上吹奏。 成年人则手持彩旗,跟在后面呐喊唱歌,欢庆新年,德国的妇女在新年里要即兴表演家庭题材的喜剧小品。 在德国的农村流传着一种过新年的风俗----“爬树比赛”,小伙子们顺着光秃秃的树比赛爬高,第一名被誉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印 度印度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四天为元旦。 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 印度有的地区,元旦早上,家家户户哭声不断,人人脸上涕泪横流,他们以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来迎新年,是对人生的慨叹。 有些地区的人们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 由于这种怪异的习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印度人在过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意为罗摩的游行),扮演史诗中的英雄与纸扎巨人“作战”,“英雄”引发点着火的箭,纸扎巨人便在观众的欢呼声中着火烧毁,除夕前,家家户户门前都张贴上各种精美图画。 元旦早上,人们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出门向老人和亲友拜年。 见面道喜后,就互相将红粉涂在对方的额上,表示吉祥如意,抬头见喜。 年青人把红墨水装进水枪里,射到亲友身上,称为“洒红”,表示吉祥如意。 印度青年喜欢在过新年时不管熟悉与否,见面徒手格斗。 围观者叫好助威风,往往成为姑娘追求的对象。 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为庆祝新年,在游戏场中竖立一根圆滑粗大的木杆,杆顶有一只盛着礼品的小袋,姑娘们手持禾竹竿竭力阻挠向杆上爬去的小伙卫子,小伙子们则在杆下围成一圈,努力防御姑娘们对爬杆者的攻击,直到爬竿者夺得小袋取得胜利为止。 伊 朗伊朗实行的是伊斯兰历,它的季节和月份是不固定的。 在伊朗,庆贺新年就是庆祝春天到来,往往是在公历3月下旬,过新年要隆重庆祝一周,人们涌上街头生起“篝火”---“夜火”,然后全家人依次从夜火上跳来跳去,表示烧掉“晦气”,迎来光明,驱邪灭病,幸福永存。 除夕夜要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称都要以字母“S”开头的,以示吉祥。 初一到初三,人们走亲访友,互祝春节快乐。 新年最后一天,全家出游踏青,以避邪恶。 中国元旦是一年的首日。 “元旦”这一名称,据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 —— 颛顼。 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 “元”含有第一和开始之意,“旦”则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开始升起,“元”和“旦”和在一起,就是要人们以蓬勃朝气,来迎接崭新的一年。 这一天,我国城市和农村,都张灯结彩,披上了节日的盛装,不少单位悬起“庆祝元旦”的巨幅标语,欢庆新年。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们的欢乐节日。 日本日本人特别重视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为全国休假日。 日本人把12月31日称之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 除夕晚上,日本人称之为“除夜”,除夜时他们祈求神灵托福,送走烦恼的旧年,迎来美好的新年,称之为“初诣”。 除夕午夜,各处城乡庙宇分别敲钟108下,以此驱除邪恶,日本人则静坐聆听“除夜之钟”,钟声停歇就意味新年的来到。 人们便离座上床睡觉,希望得一好梦。 元旦早上,家人围坐在一起,互相讲述除夕做的梦,以测吉凶。 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 1--3日为“三贺日:。 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新年还是个“吃”的节日,各国人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来祈求好运。 日本人在“正日”这一天,早餐是很丰盛的,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 此后一连三天,则吃素的,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 现日本多数城里人已放弃新年吃素匀惯,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面条,以祝在新的一年里,健康长寿。 朝鲜朝鲜和我们中国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匀俗。 朝鲜人在新年时,家家户户贴对联和年画。 有的人家在门上贴上寿星或仙女的画像,祈求上天保佑,驱走鬼魅,赐给幸福。 元旦黎明,人们把一些钞票塞进了除夕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 黄昏,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祝愿家人四季平安。 新春佳节,朝鲜的妇女穿戴一新。 元旦日少女们头戴一种麻制的帽子,称为“福巾”,身穿带花纹的五色彩衣,进行荡秋千比赛。 她们以一处树花为目标,看谁先踢到或咬到为胜。 也有在高处挂上铜铃的,以先碰响者为冠军。 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蒸煮成与我国的八宝饭相类似的甜饭食用,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象蜜一样甜。 英国在英国,公历元旦虽没有圣诞节那样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还是根据当地的风俗匀惯开展种种庆祝活动,以示送旧迎新。 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 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 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 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 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 英国的新年庆祝活动大都在除夕火夜举行,“迎新宴会”,便是其中之一,这种宴会分“家庭宴会”和“团体宴会”两种,宴会通常从除夕晚上8时开始中直至元旦凌晨结束。 宴会上备有各种美酒佳肴和点心,供人们通宵达量地开怀畅饮。 午夜时分,人们打开收音机,聆听教堂大钟的新年钟声,钟声鸣响时,人们一片欢腾,举杯祝酒,尽情欢呼,高歌《往昔的日光》。 “除夕舞会”则是另一种庆祝活动。 由当地的旅馆和舞会,夜幕降临。 人们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杰到这些装饰一新的灯光辉煌的舞场,在美妙的乐声中翩翩起舞,成千上万的人群,还云集到各个广场,围绕着广场中心的喷泉和厄洛斯神象,载歌载舞,尽情狂欢。 电视台还在广场做现场直播,让在这家“守岁”的人也共享欢乐。 少数民族的新年习俗柯尔克孜族——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柯尔克孜族人便欢度“诺若孜”节,这与汉族的春节很相似。 过节时,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饭菜办得丰盛些,互相请客,以示庆祝。 过节那天晚上,当畜群从牧场上回来的时候,每家毡房前都用芨芨草生一堆火,人先从上面跳过,接着牲畜从上面跳过,预示消灾解难,在新的一年里人畜两旺。 布依族——阴历腊月底,家家户户薰肉、灌香肠,烤酒、做糯粮粑粑、米花、缝新衣、手帕。 腊月二十三用麦芽糖等果品送灶神。 请先生写对子,贴门神、年画。 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围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团圆饭,整夜守岁。 大年初一天刚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奔向河边去挑水,谁最先挑回头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预兆丰年。 初一在家里扎彩灯,晚上一齐点燃,挂在大门口。 过了初一,人们开始串门拜年。 青年男女相约去“起表”,以歌声表达爱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唢呐、月琴、洞箫、姐妹箫、铜鼓等乐器伴奏声中跳“打花包”。 有些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正月三十还要过“小年”。 土家族——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为小年。 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 节日期间吃“红曲鱼”,以象征富富有余,还吃大锅烩菜,称合菜。 初三举行“摆手舞”会,参加者达万人之多。 此外,还有耍龙灯、舞狮子、灯会、戏剧、武术等活动。 壮族——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二,共三天。 凡在外工作的都要在三十之前回家。 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 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 晚饭有八道菜,其中有“白斩鸡”、炖整鸡。 家家都要守岁到半夜,燃放鞭炮后就寝。 正月初一、初二,凡来客必吃粽子,粽子有馅,由去皮绿豆、半肥不瘦的肉拌上面酱制成。 男女多于此时对歌,或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 年三十晚上煮好初一全天的饭,以示来年要丰收。 这种饭叫“粽粑”,有的长达尺余,重五六斤。 节日期间喜爱举行抛花包活动。 男女青年各分一队,双方相距约50米,划出界线,互相抛接,凡抛出界线或没有接着便为输者。 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 初一这一天,举行传统的“打土块”活动。 他们以土块做“武器”,互掷对方,这一天,年过花甲的老者也要兴冲冲跑到山野的“战场”上去大显身手。 侗族——初一清早,从塘里弄几条又大又鲜灵的鲤鱼,煎、炸、烧、炖、摆上桌,再加一盘香气四溢的腌鱼,整桌菜以鱼为主。 侗家人说,春节吃鱼,预兆新的一年吉庆有余(鱼)、五谷丰登、余钱余粮。 春节时,盛行爬山比赛。 谁先爬到顶,谁就得到姑娘或小伙子的礼物。 姑娘赠送自己刺绣的侗锦,小伙子献出精致的竹盒、斗笠,这项活动往往持续半月之久。 仡佬族——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是仡佬族人民的春节。 因他们居住在气温较低的地方,到三月草木才开始发芽,春天才开始。 在这即将春耕大忙之际,大家团聚在一起过年,共同祈祷祖宗、山神保佑,诸事如意,五谷丰登。 又因清明节常在三月初左右,这样两个节一起过,所以将这一天定为仡佬年,也就是春节。 年轻人在节日期间,连村接寨举行打鸡毛、打毽子、打花龙、打鸡蛋等活动,还伴之以歌舞,尽情欢乐。 哈萨克族——春节期间喜爱开展“姑娘追”活动。 这种活动风趣动人,也是男女青年表白爱情的一种别致方式。 景颇族——春节期间举行“打靶”比赛。 初一早晨,人们纷纷聚到赛场上,姑娘们把自己绣的荷包挂在竹竿顶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细线算神枪手,姑娘们便奖给神枪手一碗香甜的米酒。 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哪个小伙子获胜,姑娘就会把水酒作为奖品送到他的嘴边。 春节期间,各家各户都酿水酒,向长辈敬酒。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 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 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 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春节时,人们身着盛装,一对对兴高采烈地玩跷跷板,彼此一起一落,谁在空中做的动作优美,弹得高,谁就领先获胜。 水族—— 按照水族的水历,正月的第十二日为“端节”,即“过年”的意思。 节日的夜晚,寨子里举行联欢,在锣鼓和唢呐声中,男女青年尽情唱歌跳舞。 联欢会上使用的锣鼓类型很多,最大的直径一米以上,锣重一二百公斤。 鼓面画有花纹图案,鼓身刻着浮雕,既是民间乐嚣,又是工艺品。 傣族——初二、初三,一些村寨将举行“象脚鼓比赛”,选手们精神振奋、击鼓不停,谁的动作优美、鼓声好即获奖。 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 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 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 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独龙族——年,一般在每年农历十二月下旬举行,具体日期由各个家族自己卜卦决定,节期长短也视准备的食物多寡而定。 由于独龙族没有文字,过去邀请客人过年节,就只好用刻木或结绳作请柬。 一个家族决定哪一天过节后,计算出离过节还有几天,如果以刻木记日,就在特制的木板上刻上几格,每一格代表一天,然后剖为两半,一半自己留着,一半送给客人。 以后双方每过一天就削去一格,削到剩最后一格时,就知道第二天要过节了。 如果用结绳记日,离过节还有多少天,就结多少个结,然后将结绳送给要邀请的亲友,自己留一条,每过一天解一个结,解到最后一个结的时候,就知道是过年了。 哈尼族——每年要过两次年。 一是十月节,二是六月节。 哈尼族历法以十月为岁首,即“大年”。 过年这天,人们走亲访友,求亲订婚。 “六月年节”期间杀牲祭祖,开展荡秋千、摔跤、唱山歌等文体活动。 除夕妇女忙着做糍粑,小伙子上山砍竹子,搭秋千架。 不论男女老少,春节里都喜欢荡秋千。 卡多人(哈尼族支系)——云南新平县境内的卡多人,过年时间在农历正月初六。 传说古时勇敢的卡多青年为了抵抗外来的侵略,出征应战,临行时留下话,他们哪天还乡,新的生活就从哪天开始。 战争结束后,因征途遥远,直到新年初六日他们才回家。 家乡人就把这一天定为新的一年开始。 过年时,他们杀猪宰羊,跳大鼓舞,以此庆祝。 普米族——滇西北高原的普米族群众多以腊月初六为岁首,除夕夜,各村寨要放火炮三响,并吹海螺。 然后家人团聚吃糯米饭。 勒墨人(白族的称谓)——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碧江县,他们有自己的推算节令的方法,春节日期也有差异。 如桃花发苞时称三月,漆树发叶到五寸左右称五月,这样的推算结果,一年是十三个月,三月称三月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基诺族——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群众把公历六月称作过年月,歌手们轮番互相对歌,输了则留下一块包头布,到第二年再去对。 过年时的每天晚上,老人和妇女们一边品尝酒肴,一边跳大鼓舞,男女青年们乘此时机谈情说爱,寻找自己的情侣。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 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 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 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 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 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年三十家宴十分丰盛而隆重。 主食有糯米粉或成粉包制的饺子、火烧、豆包等;传统年菜有鲜美的血肠、煮白肉及别具一格的酸菜氽白肉,而象征吉庆有余的鱼菜更不可少。 子时还要吃一顿送旧迎新的鲜肉水饺。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 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 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 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 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 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 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 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 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 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 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 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 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 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 除夕更岁时,一家人围坐在包内火炉边,在向长辈敬献“辞岁酒”之后,饱餐烤羊腿和煮水饺。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 城市、乡村都办灯会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 春节期间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点招待客人。 彝族——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 除夕岁守夜。 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 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 大家或结伴游览名胜古迹,或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 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的吉利。 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鄂温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别是对自己的长辈和亲戚必须在初一那天去磕头拜年。 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个较大的房子里尽情地快乐,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这个娱乐晚会,由妇女们先开始跳或唱,接着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来。 达斡尔族——生活在黑龙江和嫩江两岸。 除夕年饭是黄米蒸糕,初一大清早,互相拜年的人们一进门就抢食年糕,借以祈愿生活年年提高。 正月初一,天亮起来,妇女准备早餐,男人烧香拜天拜地拜诸神位,祈求天神及神恩赐太平丰年,拜完神,向长辈敬酒叩头接受老人的祝词。 吃完水饺,穿起新衣服,近亲男女聚集在一起,由长辈年老者带领,按辈份高低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瑶族——节日期间,人们聚在一起,观看风趣别致的“耕作戏”。 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农夫,一人扮扩锄农民,三人边舞边歌,表示庆农业丰收;青年男女则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芦笙,弹月琴,唱山歌,寻找意中人。 每年农历七月的月半节是瑶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月半节前夕,家家户户忙得不亦乐乎,村寨内外到处是牛角声和欢笑声。 拉祜族——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是云南拉祜族的“扩塔”节(拉祜语为春节)。 除夕,每家每户要做象征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糯米粑,祭日月星辰,盼望在新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初一至初四,青年男女争先恐后跑到泉边,迎接象征纯洁、幸福的新水,以先得为快。 同时,带着礼品走村串寨、访亲问友。 高山族——台湾高山族有吃“长年菜”的习俗。 长年菜也叫作“芥菜”,吃这种菜是预示寿命长。 有的人将长长的粉丝加入长年菜里,象征着长生不老。 黎族——过春节,家家宰猪杀鸡、备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吃“年饭”,席间唱“贺年歌”。 大年初一或初二,人们集体狩猎,猎物的来先分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剩下的一半大家均分,怀孕妇女可以获得两份猎物。 佤族——新年第一次见面除相互道喜外,还赠以糯米粑团、甘蔗和芭蕉,以此祝愿家庭生活和睦、甘甜、美好。 土家族——在全家的团圆饭餐桌上,一定要有坨坨肉和合菜。 维吾尔族——年节家宴食品有:用大米、羊肉、葡萄干等做成的“普罗”,用面粉、羊肉、洋葱等做成的“匹提尔芒达”(包子),用带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面团抻成的“兰曼”(抻面),以及与汉族馄饨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尔”等。 此外还备有多种民族传统糕点和小吃食,如“艾西姆桑扎”(圆盘馓子)、“亚依玛扎”(花边馓子)、“波呼萨克”(炸吉皮)、“沙木波萨”(炸合子)、“卡依克卡”(花色炸食)等。 布朗族——春节期间开展托球活动,活泼有趣。 参加者围成圆圈,先由一人将一只用竹片做成的小球托上空中,然后按顺序接球,并用手心将球托向空中,接不到球的人,要罚唱一首歌。 新年的禁忌俗话说“新年头、旧年尾”,意思是说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日子就是“除夕”与“春节”,所以过年时言行要特别谨慎,中国人希望一年的开始能够事事顺利,有个好预兆。 在春节时期有诸多禁忌,主要为了保平安,在来年事事顺利,春节这天妇女不许出门拜年,俗语叫“忌门”,女儿嫁出去的更是不能回家,如果在新年回娘家会吃穷娘家。 小孩子不许哭闹,不许说不吉利的话,也不可以和别人吵架起争执,犯了会使一年都不顺利。 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无论有什么病痛,都不许请医生,请医生会一年到尾都生病。 初一到初四不可动刀(主凶杀)、针(主长针眼)、剪(主口舌之争),也不可以扫地,扫地会把财运全扫光了。 春节这天不可吃稀饭,否则这一年当中,出外旅行时一定会碰到下雨。 由初一至初十的一些禁忌:初一:鸡日——旧时在元旦贴画鸡辟邪祈福(鸡谐音吉“ji”)。 初二:狗日——出外拜年或祭祖。 初三:羊日——「赤口」,易生口角,不宜拜年「田生日」,「谷子生日」,祭田。 初四:猪日——祭财神,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就不请他来拜神。 初五:牛日——「破五」,可打破诸多禁忌,「送穷五」:初一至四的垃圾不能倒掉,免倒「财气」,初五的垃圾视为「穷土」,倒掉就「送穷出门」。 五路财神生日,有「接财神」的习俗。 初六:马日——「送神」的日子,把除夕送来的财神纸马烧掉,店铺开始复业。 初七:人日——人的生日,又是聚餐吃喝,又有放花炮烟花,启烟火的习俗,是「火的生日」。 初八:谷日——诸星下界,因此要祭星,寺庙往往在这天设坛祭星,接受布施。 初九:天爷生日——玉皇大帝诞辰,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 初十:石头生日——凡是磨、碓、碾等石制用具都忌动用,叫「十(石)不动」,甚至烧香祭拜石具。

上饶有哪些美食值得尝试?

上饶,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城市。 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着许多令人垂涎的美食。 以下是一些在上饶必尝的美食:婺源豆腐:婺源豆腐以其细腻的口感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而闻名。 它选用当地优质的黄豆为原料,经过浸泡、磨浆、过滤、煮浆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制成。 婺源豆腐色泽洁白如玉,口感滑嫩,无论是凉拌、红烧还是做汤,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风味。 铅山烫粉:铅山烫粉是上饶地区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小吃。 它以精制的米粉为主料,搭配各种蔬菜、肉类等配料,经过烫制后淋上特制的酱汁。 铅山烫粉口感爽滑,酸辣适中,既开胃又解馋,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德兴米粉:德兴米粉选用当地优质的大米为原料,经过浸泡、磨浆、滤干、煮榨等工序制成。 德兴米粉质地柔韧,富有弹性,无论是炒着吃还是煮着吃都别有一番风味。 搭配当地的特色菜肴一起食用,更是美味无穷。 清蒸荷包红鲤鱼:荷包红鲤鱼是婺源的特色水产之一,以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著称。 清蒸荷包红鲤鱼保留了鱼的原汁原味,鱼肉鲜嫩多汁,搭配葱姜蒜等调料一起蒸制,更是香气四溢,让人回味无穷。 横峰港边鹅:横峰港边鹅选用当地放养的优质鹅为原料,经过独特的烹饪工艺制作而成。 横峰港边鹅色泽金黄诱人,肉质鲜嫩多汁,口感酥脆可口。 搭配特制的酱料一起食用,更是美味无比。 上饶蜂蜜:上饶地区的自然环境优越,蜜源丰富多样,因此产出的蜂蜜品质也非常高。 上饶蜂蜜口感醇厚甜美,营养价值极高,无论是直接食用还是用来泡水喝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广丰羊肉:广丰羊肉选用当地优质的山羊为原料,经过独特的烹饪工艺制作而成。 广丰羊肉肉质鲜嫩多汁,口感醇厚浓郁,搭配各种蔬菜一起炖煮更是美味无穷。 三清腊板鸭:三清腊板鸭是上饶地区非常有名的一道传统名菜。 它选用当地放养的优质鸭子为原料,经过腌制、晾晒等工序制作而成。 三清腊板鸭色泽金黄诱人,肉质紧实有嚼劲,搭配特制的酱料一起食用更是美味无穷。 总之,这些美食各具特色,无论是口感还是营养价值都非常高。 来到上饶旅游的朋友们千万不要错过这些美食哦!

标签: 尽享当地风味而不伤荷包 北海美味佳肴 经济实惠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