涠洲岛:红色旅游胜地,在革命熔炉中感悟历史的激荡

admin 北海旅游攻略 4

涠洲岛,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北部湾海域,是中国最大的海岛火山岛。它不仅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更是一座红色旅游胜地,在革命熔炉中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红色足迹,历史的印记

  • 1926年:中共北海支部于涠洲岛成立,成为广西第一个党支部,揭开了涠洲岛革命斗争的序幕。
  •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涠洲岛成为革命者的重要避难地,中共南宁市委在这里设立了秘密机关。
  • 1929年:涠洲岛农民暴动胜利,建立了

四川红色之旅三日游线路,四川红色之旅二日游线路

四川红色之旅三日游线路一场革命历程,一座革命熔炉,四川是中国红色旅游的一个重要目的地。 这里有着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本文将介绍一条四川红色之旅三日游线路,让您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程和四川的红色文化。 第一天:成都——革命熔炉——乐山早上,我们从成都出发,前往乐山市。 乐山市是四川革命历史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革命文化遗产。 我们先参观乐山大佛,了解中国古代的佛教文化。 然后,我们可以前往乐山市革命纪念馆,了解四川革命的历史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最后,我们可以前往乐山的峨眉山,感受那独特的佛教文化,并在山上参观革命熔炉,了解革命先烈在峨眉山上的斗争经历。 第二天:乐山——峨眉山——成都早上,我们离开乐山市,前往峨眉山。 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中国红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在峨眉山上,我们可以参观峨眉山革命纪念馆,了解峨眉山上的斗争历史。 然后,我们可以徒步上山,参观著名的金顶寺,感受那独特的佛教文化。 最后,我们可以返回成都,结束两天的行程。 第三天:成都——革命熔炉——甘孜州早上,我们从成都出发,前往甘孜州。 甘孜州是四川革命历史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革命文化遗产。 我们先参观甘孜州革命纪念馆,了解四川革命的历史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然后,我们可以前往甘孜州的色达县,了解那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并参观甘孜州革命熔炉,了解革命先烈在甘孜州的斗争经历。 最后,我们可以返回成都,结束三天的行程。 四川红色之旅三日游线路,让我们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程和四川的红色文化。 这场革命历程,一座革命熔炉,一段难忘的记忆,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我要革命故事,急急急!好的话,有另外的加分哦!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当时,在法国的共产主义小组还没有和国内取得联系,所以没有派代表出席)。 推举的代表共12人:湖南小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小组董必武、陈潭秋,上海小组李达、李汉俊,北京小组刘仁静、张国焘,济南小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小组陈公博,日本东京小组周佛海。 参加大会的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 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会议。 会议在召开过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大会讨论了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重新考虑中国的实际,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新路子。 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 翌年,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和在日本、法国的留学生中先后成立了共产党的初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 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等12人,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了全国53名党员。 共产国际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克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 由于受到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的注意和干拢,最后一天的大会临时转移到浙江省嘉兴县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 大会通过了第一个党纲和决议,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从此,在古老落后的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 她满怀信心,以改造旧中国为己任,为改变中国各族人民 被剥削、被压迫的状况,实现共产主义这一远大理想,开始同军阀、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始建于1952年,位于上海市兴业路黄陂南路口。 纪念馆现有馆舍系利用中共“一大”会址所在地树德里的原有房屋修建,为上海典型的石库门里弄建筑,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 会址于1958年重新按当年建筑原貌进行修复,使其从房屋建筑到内部布置都恢复了原状。 纪念馆的展出由原状陈列和辅导陈列两部分组成。 中共“一大”会址原状陈列是主体,按当年大会时原状布置。 从兴业路76号大门进入天井,经6扇落地长窗门到达“一大”会议室,室内所有家具物品均据当事人回忆按当年式样仿制。 辅助陈列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从历史背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和活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等方面,展出了有关历史文献、实物、照片170余件,使人们直观生动地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成长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世界东方,中国人民从此有了方向。 28年之后,当历经坎坷的中国人民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时,当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候,人们忘不了1921年7月的那一天。 1934年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是决定中央红军生死存亡而付出3万余红军指战员生命的惨烈战斗。 为了纪念伟大的红军长征精神,1987年,战役发生地兴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在该县光华铺为18名红军指战员建墓立碑。 1996年1月,经聂荣臻元帅提议,国务院批准,在兴安县修建了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随着光阴的逝去,这些昭示红军“军魂”的墓碑是否安好?4月2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该县民政局烈士碑园管理处员工的辛勤护理下,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已经成为“红色旅游”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胜地。 血站湘江场面再现建在兴安县城附近2公里处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自从于1996年开始接待社会各界人士参观后,近10年来,已经接待了近百万前来瞻仰的人员。 碑园共分为群雕、主碑、陈列馆三大部分。 大型群雕为全国烈士纪念群雕之最,长46米,高11米,用灰白花岗岩雕凿而成,由四个头像和五组浮雕巧妙连成一体,生动地再现了红军突破湘江战斗前后的各个历史画面。 四个头像分别是“小孩”、“女红军”、“青年指战员”、“老游击队员”;五组浮雕分别是“救星”、“送别”、“远征”、“激战”、“永生”。 大型群雕艺术地再现了当年红军途经桂北血战湘江的壮烈场景。 群雕设计借鉴了电影中“散点布局”、“大特写大头像”等多种手法,在民族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注入了浓浓的现代意识,群雕远看像广西座座险峻的山峦,充满对历史痛切的反思感,营造出多层次艺术空间;近看有人物有故事,虚实结合;登上主碑再回头来看它,又像矗立在红土地上的一支手枪,巍然屹立。 主碑建在海拔248.6米高的狮子山顶。 站在主碑前极目远眺,北面是城市繁华区,南面是一片迷人的田园风光,东面是桂林乐满地休闲世界,古灵渠从狮子山西面横穿而过,可谓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主碑碑体由三支直插蓝天的步枪构成,象征着枪杆子里出政权。 主碑中心整体是一个圆拱形建筑,它庄严肃穆,像一个供英灵长眠安息的陵墓。 主碑和群雕间由一线四折的中轴线台阶连接,既体现了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第四道封锁线的曲折艰难,更能让游客亲身体验当年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 碑园内的园林建设新颖,具有时代气息,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参观游览的理想场所。 碑园是“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据烈士碑园管理处的樊主任介绍,该园被列为国家级的烈士碑园,占地120余亩,绿化面积达到90%左右。 自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以来,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员络绎不绝,与此同时,该碑园也成为兴安旅游业推出的“红色旅游”景点。 不少游客也慕名而来,有不少游客还自发地向烈士陵园捐款,用于维护好园内的各种设施。 18指导员合葬一墓 在兴安县内距县城10多公里的光华铺,离湘江岸边1公里左右,在一个名叫志愿场的地方,建有一个圆柱形的红军烈士墓,墓中安葬着红军第一方面军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团的团长沈述清等18名指战员。 墓地四周都是绿树,墓地前很整洁,墓碑前摆放了几束鲜花,看来刚有人来祭拜过。 这时,一位当地的农民上山栽果树时路过此处,他说,周围的村民都很崇敬红军烈士墓,有时村民会自发地来为红军墓打扫卫生、锄草。 在他们村里,有几位年近8旬的老者还清楚记得红军突破湘江的情景。 今年以来,有不少外地人来红军墓前祭拜、献花,有的人还叫村民带他们到当年红军突破湘江的渡口去看看。 据史料记载,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下旬经过广西时,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是长征以来最壮烈的大战役,主要由新圩、脚山铺、光华铺三大阻击战所组成。 红军在光华铺伤亡400余人,光华铺红军墓安葬的18名红军尸骨,只是牺牲人员中的一部分。 当地群众为缅怀红军烈士,将18名烈士合葬在一起,兴安县委县政府于1987年立碑纪念。 守墓人十载护英灵自从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建成后,烈士碑园管理处的10多名员工便成为了守墓人。 近10年来,碑园的员工曾经面临过工资领不到的困难,但他们始终默默无闻地坚守在烈士纪念碑园里。 烈士碑园有5名讲解员,他们从脸上看晒得很黑,感到有点奇怪。 樊主任说,讲解员脸黑的主要原因是平时搞碑园卫生都是自己动手,有时脚上鞋子还沾有泥土,就被匆匆忙忙叫去解说了,所以有的参观者笑他们是“农民讲解员”,但他们并不介意。 不过烈士碑园的员工也有一点遗憾,因为一家旅游公司的经理说旅游部门在湖北等地组织旅游时,有的人竟然说不知道突破湘江战役是发生在广西兴安,总以为是发生在湖南,这让他们感觉很不是滋味。 悲壮战史激励后人 “忘记历史则意味着背叛”。 如果说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一大壮举,那么,红军突破湘江之战则是这一壮举中最惨烈、最悲壮、最辉煌的一幕。 不少亲身参加红军突破湘江之战的红军将领回忆: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和军委纵队余人撤离苏区,连续打破敌人的三道封锁线,于11月下旬进抵湘桂边境。 这时,蒋介石的“中央军”和湘桂粤军阀已集中30万强敌,在湘江以东地区布下了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旨在将中央红军“包围全歼于湘江东岸地域”。 面对三路强敌的围追堵截,中央红军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境。 为了抢渡湘江突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红军将士浴血奋战长达一周,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1934年12月1日,7万多红军以折损过半的惨重代价突破敌人的湘江防线,约3万人渡过湘江登上越城岭,而后向湘黔进发。 湘江战役粉碎了蒋介石妄图将红军“全歼于湘江以东地域”的罪恶计划,宣告了“左”倾机会主义军事路线的彻底破产。 血的教训促成了红军在通道改变进军方向和黎平政治局会议的召开,以及为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领导地位的遵义会议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 (田桂营 林娜)提起井冈山,人们都会联想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创建根据地的革命业绩。 那是在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先后率领秋收起义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在这里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块红色土地上进行了建党、建军、建政等一系列伟大革命实践活动,经历了向井冈山进军(1927年8-9月),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一1928年3月),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7月),恢复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8月一1929年1月),揭开了中国革命史的新篇章,使井冈山享有“中国革命摇篮”的盛誉。 井冈山的山山水水,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毛泽东同志在八角楼的桐油灯下,写下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在茨坪的土屋里,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 红军在这里制订了第一部革命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创建了第一所红军医院一红四军医院;兴办了第一所红色军事院校——井冈山红军学校;兴办了第一个红色兵工厂——红四军军械处;设立了第一个红色贸易部门——工农兵政府公卖处;兴建了第一个红色造市厂——上井红军造币厂;第一次在军队中实行民主制——成立士兵委员会;第一次制定《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井冈山到处都有当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留下许多革命文物和旧居旧址,成为人们缅怀先烈的圣地。 巍巍井冈,令人神往,供人瞻仰。 茨坪镇位于井冈山主峰北山麓,是一块面积20平方公里的高山盆地,明末建村时,因满垄遍布柿树,故名“柿坪”.后以方言谐音称“茨坪”。 茨坪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上最大的村庄。 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首次到达这里后,就成为红军的常驻之地。 至1929年1月,一直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 在这里,毛泽东和朱德、陈毅、彭德怀等同志井同领导了井冈山斗争,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留下许多革命遗迹。 革命旧址群座落在市中心的东山脚下,陈列开放的革命旧址共有7处,均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的茨坪,已成为井冈山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接待中心,各式新型建筑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掩映在湖光山色、绿树花丛之中,严然一座风景秀丽、环境优雅的高山旅游城。 茨坪景区是井冈山的中心景区,革命旧址、革命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陵园、南山公园、挹翠湖等,均在其中。 毛泽东旧居原是一栋农民住房。 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常住在这栋民房的中厅和右后间。 当时红军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毛泽东和红军战士一样,穿单衣,睡稻草,晚上点一根灯芯的油灯,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这篇光辉著作。 1929年2月,这栋房子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1961年由当地政府修复。 在毛泽东、朱德同志的旧居里,陈列着他们当年用过的床、草席、桌凳、桐油灯、马灯、地图、砚台和毛笔、箩筐、扁担等用品。 当年吃过的红米、南瓜、秋茄子也陈列在堂屋里。 当年中共井冈山前敌委员会及军械处、公卖处、红军被服厂、教导队、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和红四军军部等旧址,依然保存如故,现已按原貌修复一新,并于1983年10月在朱德同志旧居旁修复了彭德怀、陈毅同志的当年住所,两人曾经用过的物品均陈列房内。 革命博物馆位于茨坪红军南路中段,依山面水,与茨坪革命旧址群隔湖相望。 该馆始建于年4月,朱德题馆名“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研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事迹的地方性、革命史类综合性博物馆,建筑古朴、庄严,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 该馆建筑面积3065平方米,陈列面积2000余平方米,有7个展厅和一个影视厅,展线300米,文献、实物、图片和辅助展品近600件,馆藏各类革命历史文物5000余件,其中原物60多件。 除此,还有毛泽东、朱德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建国后重上井冈山的照片、题词、题诗等陈列。 几十年来,馆内陈列先后作过四次修改。 1987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和修改,采用图、文、物、声、光、电综合陈列表现手法,并制作了逼真的仿实景物和塑像,全面介绍井冈山的斗争历史,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和井冈山军民的英勇业绩。 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茨坪中心大道北侧的小山岗上,呈正方形,高11米,坐北朝南。 1952年修建,初为砖木结构,1956年和1972年经过两次大修缮,改为钢筋水泥结构,增建了护围栏杆、水泥地面及水泥阶梯。 塔前的红军烈士墓,建于1956年。 红军烈士墓高3.2米,宽7米。 面积120平方米。 墓正面书写着“革命烈士之墓”,两边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烫金大字。 塔、墓浑然一体,庄严肃穆;四周松柏常青,瞻谒者不绝。 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茨坪北山上,始建于1985年,至198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60周年之时,已有部分落成并对外开放。 整个陵园规划用地400亩,由纪念碑(待建)、纪念堂、雕塑园、碑林四大部分组成。 走近陵园大门,便见宋任穷同志题写的园名。 登上108级石砌台阶,便是设计新颖、气势庄重的纪念堂,彭真同志手书的”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烫金大字镶嵌于门额。 大厅正面墙上是毛泽东同志的亲笔“死难烈士万岁”六个贴金大字;大厅陈列柜中,存放着部分井冈山红军的骨灰和井冈山根据地近万名烈士名册。 两侧耳房陈列着井冈山斗争时期牺牲的革命先烈和社会主义时期病故的革命先辈的遗像和生平简介。 纪念堂东侧山顶是井冈山雕塑园,有石阶小路相通。 此园占地30亩,园名由肖克同志题写。 系全国第一座以革命历史为题材的人物雕塑园,塑有井冈山斗争时期部分主要领导人和著名人物的雕像19尊,他们是: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潭震林、陈正人、膝代远、何长工、王尔琢、宛希先、李灿、张子清、何挺颖、王佐、袁文才、贺子珍(女〕、伍若蓝(女〕、罗荣桓和蔡协民。 这组分别由青铜、汉白玉、花岗岩塑成的群雕,出自名家之手,神形兼备,形象地再现了这些领袖人物当年的风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茨坪景区的一个重要游览点。 纪念堂西侧是井冈山碑林,可沿小路拾级而上。 始建于1987年7月,自1989年清明节起对外开放。 碑林由碑亭、碑廊、自然碑型等部分组成,因势而构,曲折回环,别具一番情趣。 “井冈山碑林”为书法家舒同题写。 碑文有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的题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手书,部分知名人士和书法家的墨迹。 其思想内容丰富,书法艺术精湛,是茨坪景区一处新的游览点。 大井位于茨坪西7公里,现有公路相通。 井冈山有五井,指五个位于群山环绕、宛若井状的山间盆地村庄,即大井、小井、中井、上井和下井。 大井是其中最大的村庄,是当年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同志和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地之一。 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领部队上井冈山首次抵达大井,此后这里便成为红军常驻之地,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同志多次在这里部署战斗,粉碎湘赣敌军的多次军事“进剿”。 大井毛泽东旧居,原是一栋名叫“新屋下”的民房,是一名广东木材商人建造留下的,共有44间,5个天井,面积近千平方米。 当时红军的医务所也设在这里。 1929年2月,这栋房屋被敌人烧毁,仅剩一堵残墙。 1960年按原貌修复,并将残墙嵌入新墙之中。 屋前有块天然大石,当年毛泽东同志常在此阅读书报,人称“读书石”。 屋后有一棵海罗杉和一棵凿树,人称“常青树”。 如今,屋里还陈列着毛泽东用过的皮箩(文件箱)、洗脸盆、粗布毛巾、油灯、卧具等。 旧居旁约10米处一栋民房,是朱德、陈毅居住旧址,1929年1月底,房屋被敌人烧毁,1984年按原貌重新修复。 除此,在大井背后的小山岗上,尚有红军烈士墓、王佐烈士墓。 大井除了革命人文景观,还有秀丽的高山田园风光。 这里四周群峦叠嶂,翠林环绕,梯田层层,溪流吟唱,古朴的农舍民居散布在翠林清溪之间,组成一幅清雅秀丽的图画,别具风采。 小井位于井冈山西北,距茨坪6公里,有公路通达,红四军医院旧址、红军伤病员殉难处就在这里。 小井红军医院于1928年10月兴建,由山上军民节衣缩食,就地取材,经一个多月,建成一栋两层木质结构房,共32问,可容200名伤病员,命名“红光医院”,为中国红军第一所正规医院。 当时条件很差,医务人员自己采药,自制医疗器械,或用缴获敌人的药品,治疗伤病员。 1929年1月,井冈山失守。 敌人烧毁了这座医院,现在看到的医院,是1967年当地政府按原貌修复的。 距红军医院约100米的一块稻田,是红军伤病员殉难处。 1929年1月,敌人烧毁红军医院后,将来不及转移的130多名红军重伤员押至这块稻田全部杀害。 几天后,群众含着热泪掩埋了烈士遗体。 解政后,当地政府在这里修建起红军烈士墓和纪念碑,供人瞻仰。 茅坪村·八角楼茅坪位于宁冈县东南16公里处,距茨坪36公里,现有公路相通。 井冈山斗争时期,湘赣边界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红军一系列后勤机关都曾设在这里,为当时许多重要革命活动场所之一。 现在还保存革命旧址20多处。 主要有八角楼毛泽东旧居、湘赣边界党的“一大”旧址、中共井冈山前委和湘赣边界特委旧址、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旧址、红四军士兵委员会旧址等。 八角楼是茅坪村谢氏慎公祠后面的一栋土砖结构的两层楼房,因装饰着八角天窗而得名。 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毛泽东经常在这里居住和办公,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光辉著作。 现楼内陈列着毛泽东当年用过的圆形大砚台、竹筒铁盏青油灯等物品。 砻市系宁冈县城所在地,位于黄洋界西南面,距茨坪50公里。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到达这里,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史称“井冈山会师”。 5月4日在龙江桥头的沙洲空地上召开了庆祝两军会师和红四军成立的万人大会。 现有毛泽东和朱德第一次会见及红军教导处旧址龙江书院、红四军建军广场、会师桥、红四军军部旧址、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人的旧居。 解放后,在龙江书院旁新建了井冈山会师纪念馆,7个展厅,陈列着大量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还建有烈士陵园。 1980年5月4日落成的井冈山会师纪念碑,高19.28米,底座长5米,宽4米,寓意“1928.5.4”这一会师时间;碑身正面是叶剑英题写的“井冈山会师纪念馆”八个金字,两边为朱德《红军会师井冈山》诗,背面是纪念碑文。 在砻市东北8公里处的古城,有一座“联奎书院”,是著名的“古城会议旧址”。 1927年10月,毛泽东在此主持召开了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决定了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农村根据地,揭开了井冈山斗争的序幕。 宁冈县境内革命遗址众多,主要还有位于柏露乡的“柏露会议”旧址,位于萍湖桥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部旧址等。

云南省有哪些红色旅游景点?

提起云南,你首先想到的不是壮观美丽的自然景观,而是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众所周知,云南也有着深厚的革命传统。 以下是云南10个红色旅游景点。 对红色旅游感兴趣的朋友,如果你想缅怀革命先烈,那么这10个地方一定不能错过!一、声望:扎西红色旅游胜地昭通(原名扎西)是红色旅游景点中必去的一站。 1935年2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陈云、张闻天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威信召开举世瞩目的扎西会议,改组了扎西。 作为生死转折点中国的胜利的革命,威望在革命史上有太多美好的回忆。 这个播下革命火种的地方,留下了红军的足迹和故事。 红色文化丰富,是享受红色文化精神盛宴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旅游胜地。 二。 会泽:水城红军扩编旧址。 红军旧址会泽水城军事拓展区属于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位于曲靖市会泽县城郊,从昆明沿宋钊高速公路可达,距昆明市区208公里,距曲靖市区183公里。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九军长征经过此地,一次性扩军1300余人,筹款10万银元,为中央红军顺利到达陕北提供了保障。 水城旧址美国的军事扩张也已载入史册。 三、丽江:石鼓渡口红色旅游景点1936年4月,贺龙、任、萧克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从这里渡江北上抗日。 解放后,红军长征渡口纪念碑,碑高8.1米,建在丽江石鼓碑后的高坡上。 它矗立在陡峭的高坡上,雄伟庄严,俯瞰第一湾,能让你感到虔诚。 是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碑前的牌楼是红军渡江纪念室。 红军的遗迹长征在陈列室更加生动地展现了这支半个多世纪前的伟大军队。 元谋长街:金沙江渡口的红色旅游景点龙街渡口不仅是数百里长江沿岸川滇商人往来的主要渡口,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诸葛亮在蜀汉渡河七擒孟获。 1935年5月,红军在这里架起浮桥渡过金沙江,书写了红军七大口号。 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坐木船渡江七天剿匪。 古老的龙川街是川滇两省商业大道和南方丝绸之路的主要渡口。 千百年来,川滇商人一直来往于此。 龙川街自古至今仍是兵家必争之地。 5.迪庆:香格里拉县中心镇法院1936年4月29日,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经过中甸(今香格里拉),以香格里拉中心镇院为总指挥部。 1936年5月下旬,红二军团离开城北,随后由肖克、王镇率领的红六军团又进行了14天的法庭训练,并举行了政治干部会议。 二、六军团在香格里拉中心镇院内的休整,是桑植、刘加平出发长征以来最长的休整。 今天,香格里拉中心市政厅作为红军的纪念馆再现红军难忘场景的长征长征经过中甸(现在的香格里拉)。 6.寻甸:克度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昆明北部的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柯渡镇丹桂村,1935年4月28日,中央红军进军寻甸县城,4月30日,军委纵队进入柯渡坝子。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等中央领导7月18日晚都留在克度丹桂村,对渡江作出具体部署。 1936年4月4日,红26军在贺龙、任等人的率领下,进入寻甸县,在克度重创滇军,粉碎了敌人这是一个令人恐慌的阴谋。 纪念红军的伟大壮举长征时,云南省建立了红军克度纪念馆克度镇丹桂村的长征。 2005年,克度红军长征纪念馆被评为中国红色旅游100个经典景区之一。 7.禄劝:金沙江焦平渡红色旅游景区焦坪渡口,位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焦溪镇焦坪村,距昆明200多公里,在会理县城东南47公里处,两岸山峦叠嶂。 它是云南和四川之间的主要渡口之一。 1935年5月1日至9日,在焦平渡经过36名船工、6艘船9天9夜的艰苦奋战,3万红军成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困,真正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从此,焦平度被写进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 1992年,云南省在皎平渡修建了红军渡江纪念碑和红军渡江纪念馆。 八、腾冲和顺:艾思奇故居在绿树环绕的古宅里,感受大哲学家留下的思想和气息。 艾思奇s故居位于和顺乡水碓村。 是一座砖梓木结构、中西合璧的四合院。 有一系列的楼梯和栏杆,雕花格子扇和西式小阳台,古朴典雅。 艾思奇纪念馆挂在大门口的,还有艾思琪他的生平事迹陈列在西楼和礼堂楼里。 艾思奇,原名李圣轩,1910年2月出生于腾冲顺水堆村。 他的父亲李越是辛亥革命的老兵,跟随孙中山的革命。 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主任,中国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他去世后,毛主席亲笔题词党的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在他的悼词中。 九。 昆明:云南军事学院位于昆明市中心,翠湖公园西侧,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军校。 始建时与天津、奉天武馆并称为三大武馆。 后来和黄埔军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一样。 学校期间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家和革命家,包括共和国开国元帅朱德、叶剑英等。 在辛亥云南起义和保家卫国运动中,云南军校是培养革命力量的重要据点,是团结云南革命力量的核心。 正因为如此,曾是云南军校学生的朱德称云南军校为革命熔炉。 1988年,云南军校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X.昆明:第四烈士之墓十二月一日它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和今天的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 它是为了纪念在一二一运动中牺牲的四位烈士而建造的。 墓道前立着两根石柱,顶端插着鲜红的火把;基座上镌刻着闻一多书写的《一二一运动始末记》,墓后的石屏上是自由之神的浮雕:无数年轻人追随自由女神像,奔跑着自由,呼唤着光明。 浮雕下,刻着感伤的悼念诗。 烈士周围有一道铁链栅栏墓,整个墓地庄严肃穆。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祭奠,表达敬意。 青少年经常来这里扫墓悼念。

标签: 红色旅游胜地 涠洲岛 在革命熔炉中感悟历史的激荡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