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涠洲岛,一个位于广西北海市西南部海域的火山岛,近年来已成为一个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得益于其独特的火山地貌、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宜人的气候,涠洲岛的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岛上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旅游收入
旅游业是涠洲岛主要的经济来源,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收入。根据北海市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涠洲岛旅游总收入达到1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其中,门票收入、住宿收入和餐饮收入占了很大一部分。游客在涠洲岛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门票:涠洲岛的各个景点都有门票收入,包括五彩滩、鳄鱼山公园和贝壳沙滩等。住宿:涠洲岛提供各种住宿选择,从经济型旅馆到豪华度假村,为游客提供了广泛的选择。餐饮:岛北海城市经济怎么样?
北海经济建设硕果累累 四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 几年来,北海市乘势而上,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在发展中正确处理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化解遗留问题促进更大发展。 伴随着停缓建工程的成功处置,以旅游、高新技术产业、海洋产业、现代农业为基石的四大支柱产业在不断壮大,发展速度十分迅猛。 旅游业取得新进展,涠洲岛国家地质公园等一批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使用,涠洲岛入选中国最美的十大海岛,累计接待游客1937.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7.9亿元。 一个“以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中心,涠洲岛及星岛湖、红树林为南北两翼,具有浓郁滨海特色以及多条旅游线路,集休闲度假、观光考察、运动娱乐、会展购物,以及过境旅游和海外旅游为一体”的大旅游业新格局已经形成。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更快,对北海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5年,高新技术产业全年总收入24.98亿元,工业总产值26.81亿元,工业增加值9.38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41%),分别比上年增长19.46%、19.84%、4.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不断提高,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从数量型到效益型、科技型的转变。 海洋产业方面,近年来,北海市积极开展海洋科技人才小高地建设,并以小高地为依托,加速海洋产业的产业化进程,使海洋产业日益成为我市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2005年,北海市水产品总产量94.2万吨,占广西区的33%,产值44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4%。 其中,海产品总量占比例达60%;水产品加工产量34万吨,产值26亿元,出口2.6万吨,创汇7500万元。 现代农业方面,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以8.1%的速度增长,达到3180元,高于广西平均水平。 园区经济挑起工业大粱 2000年,北海市生产总值为113.68亿元,2005年达到183.45亿元,年均增长11.55%,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2000年,全市财政收入为10.2亿元,2005年增加到19.27亿元,年均增长18.27%,人均财政收入超过1000元人民币;200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31.2:28.0:40.8,2005年调整为25.3:36.3:38.4,第二产业比重从低于第一产业3.2个百分点到高于11个百分点……这一连串令人欢欣鼓舞的变化数字,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北海这五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在持续增长,经济实力在大幅增强,工业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这些巨大成绩的取得,园区经济功不可没。 2005年,北海园区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完成工业产值3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9.5%。 园区经济,已经成为北海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杠杆”。 2001年8月,北海市提出了“以园区经济为突破口,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思路,相继组建了北海市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经过4年多的磨硕和积累,北海园区迅速崛起,形成了以市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学园区、出口加工区为主导的产业园区。 这些园区,成为广西沿海地区中对外来投资者最具吸引力和发展前景的热土,成为北海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2005年,仅北海工业园区就完成工业产值18.8亿元,比上年增长31.45%。 在园区经济的强劲拉动之下,北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每月增长30%以上。 园区经济,正以崭新的姿态,引领北海经济腾飞。 对外经济迈出新步伐 “十五”期间,北海市充分发挥各种优势,努力改善投资硬软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服务措施,对外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实现重大突破,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招商引资、对外贸易成效显著,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 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1%,其中出口额年均增长20.8%;累计引进外资项目119个,实际利用外资1.14亿美元。 2005年,北海市外贸高速发展,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据统计,2005年我市全年进出口总额.92万美元,同比增长39.66%,比全区进出口增长21.2%多18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总额达.52万美元,首次超过1亿美元,实现了我市外贸出口的历史性突破,同比增长36.27%;进口6276.4万美元,同比增长47.31%,终于走出了前年以来进口负增长的阴影,实现了大幅增长。
北海的前景发展趋势
北海是中国广西北部湾之畔的一座城市,这只是从自然地理角度的解释。 但是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角度来认识北海概念的内涵,它起码要包括以下内容:⑴北海是全国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这是1984年内国务院所赋予的。 ⑵北海是中国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出海口之一,这也是国务院所确认的。 进一步研究我们还认为,从更广阔的眼界看,北海还应是欧亚大陆桥中国南方入海桥头堡之一,是南北亚洲大陆桥的南方桥头堡。 ⑶北海是广西南北钦防地区的旅游商贸中心城市,是桂南地区的中心城市,这是广西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所确认的。 ⑷北海是一个正在建设和形成的“美丽的现代化滨海城市”,这是中共北海市委、市政府在最近召开的八次党代会和十一届人大会议所确定的,这是对北海城市概念的最新概括。 正确地理解“北海”这个概念对北海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清楚“北海”是什么,就不能准确地理把握“北海”应该干什么,建设成什么,就不能保证北海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根据北海的概念,北海应该干什么?根据北海概含的内涵,对北海应该干什么可做出如下判断和推理:⑴北海必须要加快开放步伐,把北海建成 一个真正的沿海开放城市。 北海只有成为真正意义的沿海开放城市,形成沿海开放的优势,北海才具有发展的生机活力。 根据沿海开放的要求建设沿海开放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体系。 在经济上,建立中国西部大开发沿海经济开发区,以此向国内外招商引资,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政治上,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海纳百川、招贤纳士、广聚人才,建立开放的政治体系;在文化上倡导中外交融、南北交汇、东西合碧,建立为经济、政治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创新动力的文化体系。 ⑵北海必须要加强通道建设,发展通道经济,把北海建设成为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出海口、欧亚大陆桥中国南方的桥头堡和南北亚洲大陆桥的中国南方桥头堡、外向型经济区和旅游商贸中心城市。 加强通道建设重点应放在“五港”、“六路”和“三个桥头堡”的建设上。 “五港”是指海港、空港、铁路客货运港、信息港和商品集散中转港。 “六路”是指海路、空路、公路、铁路、信息公路和商路。 “三个桥头堡”是指西南出海大通道的桥头堡、欧亚大陆桥中国南方的桥头堡、南北亚洲大陆桥中国南方的桥头堡。 有了这些,北海才算有了功能完备的通道体系。 通道建设的效果主要体现在通道经济的发展。 所谓通道经济,是指以通道为基础、为通道服务的产业群所构成的经济体系。 发展通道经济重点是发展“六大通道产业”,建设“四区”、“三基地”,实现“两个中心”。 “六大通道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产业、商贸产业、旅游产业、信息产业、海洋产业、房地产产业。 这里为什么会把房地产业列为通道产业中,因为前五种产业必须要有房地产开发的支持。 所谓“四区”是指国际自由贸易区、出口贸易加工区、国际旅游娱乐区、中国西部沿海经济开发区。 中国西部沿海经济开发区其基地在北海市特定区域内,开发者为西部各省的地方政府所组织的企业或企业集团。 所谓“三基地”是指在北海建立中国西部的对外商贸基地、开放中转基地和中国西部各地方政府及大企业集团或国外大企业财团在北海设立的休闲、旅游、度假、养老等基地。 所谓“两上中心”,就是把北海建设成南北钦防地区的旅游商贸中心城市和桂南沿海地区的中心城市。 有了这“六大通道产业”、“四区”、“三基地”和“两个中心”,北海的通道经济自然就繁荣发展起来了。 ⑶必须要努力推进“美丽的现代化滨海城市”的进程。 什么是“美丽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我认为它应包含以下三层含义:一是美丽。 这个美丽不能单纯理解为自然之美,还应包括人文之美,即文明之美。 包括生态环境之美、物质文明建设之美和精神文明建设之美。 有人说北海已经很美了,还建设什么?这是肤浅之见。 事实上,北海距离美丽还有相当远的路程。 二是现代化。 现代化是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我们只能从北海的实际需要来理解现代化。 我认为北海的现代化至少要包括以下几个领域:①四大支拄产业的现代化;②交通运输等通道产业的现代化;③社会发展水平的现代化等。 三是滨海城市。 对于滨海城市不能仅理解为自然地理的概念,做为城市这个概念应该说它具丰富的内容,它不仅是个自然地理的概念,它还是一个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概念。 北海作为滨海城市,除了滨海的这个特征之外,还必须要有与滨海这个特征相应的经济特征、政治特征和社会发展特征。 从经济上看,应该建立起滨海城市特征相适应的经济体系。 从政治上看,它应该具有沿海开放的功能,发挥开放带动作用。 从社会发展上来看,它应该达到滨海城市的发展的应有水平,即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 我们只有从这些内涵去理解,才不至于肤浅。 总之,我们必须得进一步对“美丽的现代化滨海城市”这个命题的内涵与外延做深入的研究探讨,才更有利于推进“美丽的现代化滨海城市”的进程。 三、以什么方式和手段来实现北海的概念?北海概念的实现问题,就是北海沿海开放城市、出海大通道的出海口、旅游商贸中心城市和美丽的现代化滨海城市的实现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北海的城市概念,必须要采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政策和策略。 不过我这里的“两手”有特定的含义。 其一手是政治与行政之手,市委、市政府应该运用“可以看得见的手”制定战略、规划、政策和策略,以推进和宏观指导北海概念的实施。 另一手是市场之手,市委、市政府必须得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运用市场机制,以市场方式组织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生产,运用市场手段获取资本、技术和人才,运用市场的力量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运用好这两手,北海就一定会生气蓬勃的发展起来。 北海旅游产业发展综述2005年05月19日桂龙新闻网本报记者 扶建邦今年“五一”旅游黄金周,四面八方的游客涌入北海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 游客们在素有“天下第一滩”美誉的国家4A级王牌景区——银滩,沐浴、观海、嬉戏、冲浪,把整个心声和海水、海滩、波涛融合在一起,体验着阳光、海水、沙滩的快乐,使人们的身心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随着游客们陆续地离去,北海漫长的旅游发展之路,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深思和探讨的话题。 旅游资源是北海的“聚宝盆”旅游,是北海市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银滩开发后,她以独特的沙滩、优美的环境,使北海的名声一夜雀起。 银滩成了北海的代名词,银滩从此走向了国内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呈现出空前的发展势头。 北海市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旅游资源,精心策划,进行国际规划设计招标,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北海市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注入巨资打造北海旅游品牌。 2003年,北海市以“还滩于自然,还滩于大海,还滩于人民”的理念,对银滩中区成功地进行大规模地改造,不但使北海旅游产业“龙头”地位更加凸显,还有力带动了涠洲岛、星岛湖、红树林等景区的开发建设和发展,旅游,成了北海经济发展的“聚宝盆”。 北海亚热带特色浓郁,气候温暖湿润,空气清新,有“中国最大天然氧吧”之称,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北海的空气能治病”这一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北海具有“滨海类、风光类、人文类、古迹类”四大旅游资源和“海水、海滩、海岛、海鲜、海洋珍品、海底珊瑚、海洋运动、海上森林、海上航线、海洋文化”十大海洋旅游特色,珍珠、红树林、珊瑚礁、美人鱼、白海豚等都是北海千金不易的宝贝,涠洲岛火山地质地貌、海蚀景观与合浦古汉墓群堪称北海的烫金名片。 这些旅游资源总量之大、类型之多、品质之高、功能之全、组合之优、集中度之高,在中国沿海城市中极为罕见,具备了建成大型国际性滨海旅游城市的条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迫切需要北海市发展休闲、度假、消暑避寒、养老等深层的旅游开发,提高北海市旅游产业的品位,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离国际旅游胜地还有多远?美丽的北海拥有当今国际旅游时尚的“三S”———(SEA海水、SUNLIGHT阳光、SAND沙滩)要素。 有国外专家称,就凭“三S”就足以开发成一个国际性的旅游胜地。 但是,北海市的旅游业一直处于景区景点太少、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紧密的旅游链、旅客缺乏多样性选择、游客停留时间短的状态中,旅游设施的单调和简陋,成为制约北海市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其他如合浦汉墓群、斜阳岛、冠头岭、珠海路老街等景点多处在原生态,任其自然退化。 旅游资源大量闲置,开发水平之低,经营管理之落后,令很多到过北海的有识之士叹息我们是“端着金饭碗要饭吃”。 旅游产业之路如何走?这是摆在市委、市政府以及旅游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深化旅游体制改革,放开经营,放开发展,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业主开发的路子,把景区景点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推向市场。 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发展旅游。 同时要努力营造宽松的旅游发展环境,按市场规律建立监管、信息等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 引入市场机制,放手让企业经营管理,采取多种灵活方式,让真正有实力的大企业进入,只有大企业投入才可能有大的突破。 要以资本为纽带,积极推动企业资产重组,培育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国有资产增值能力。
各位,在广西北海涠洲岛工作好吗?那里经济怎样?是工作,不是旅游
涠洲岛现在主要靠渔业,旅游业和能源产业支撑,未来旅游业的比占会越来越大,就现在这个阶段,涠洲岛的经济比内陆的乡镇还差些,旺季人多,都是来旅行的,淡季的时候,岛上人就很少,冷冷清清的,致于你说的工作,这得看你从事什么工作了,如果是和旅游有关系,大有可为,如果是别的,那得闲得住才行哦
标签: 丰厚的旅游收入 涠洲岛旅游业的经济引擎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