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角柱石林

admin 北海旅游攻略 1

简介

六角柱石林是地球上獨一無二的地質奇觀,是由數百萬年前的火山活動形成的。這些石林位於北愛爾蘭安特里姆郡,由緊密排列且筆直的六角柱組成,形成令人難以置信的幾何形狀景觀。

地質形成

六角柱石林形成於約6000萬年前,當時該地區發生了一系列火山爆發。火山噴發出大量玄武岩熔岩,覆蓋了周圍的區域。隨著熔岩冷卻,開始收縮並形成裂縫。這些裂縫沿著特定角度形成,導致形成了六角形的柱狀結構。

著名景點

  • 巨人堤道

    巨人堤道是六角柱石林最著名的一部分,由數千根六角形玄武岩柱組成。這些柱子緊密排列,形成一條通向大海的堤道。

  • 風琴管

    風琴管是另一個受歡迎的景點,由高聳的六角形柱組成,形狀類似風琴管。這些柱子高达 20 米,形成令人驚嘆的視覺奇觀。

  • 圓形劇場

    圓形劇場是一個天然形成的圓形劇院,由六角形柱組成。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階梯狀結構使其成為舉辦活動和表演的理想場所。

  • 懸崖小徑

    懸崖小徑是一條沿著六角柱石林懸崖邊緣的景觀步道。這條小徑提供令人驚嘆的沿海景觀,讓遊客欣賞石林的壯麗景色。

傳說和民間傳說

六角柱石林的形成激發了許多傳說和民間傳說。其中最流行的傳說之一是,石林是由一位名叫芬·麥庫爾的巨人建造的,他用這些柱子作為通往蘇格蘭的橋樑。

旅遊信息

六角柱石林是北愛爾蘭熱門的旅遊目的地。以下是一些旅遊信息:

  • 如何到達:六角柱石林位於安特里姆郡北海岸,從貝爾法斯特可輕鬆駕車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達。
  • 入場費:參觀石林免費,但巨人堤道有入場費。
  • 最佳參觀時間:一年四季都可以參觀六角柱石林,但建議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參觀,以欣賞最佳景觀。
  • 住宿:附近有各種住宿選擇,從露營地到豪華酒店。
  • 餐飲:附近有許多餐館和咖啡館,提供各種美食選擇。

硇洲镇的旅游资源

宋末二王虽在硇洲时间不长,却留下不少遗迹。 当地流传一首民谣:“唐时硭洲岛,宋末帝王都,幽境仙风在,不见宋王朝”,可见宋皇古迹早已在民间传扬。 年代久远,历经沧桑,有的已荡然无存,有的仅是残留遗址,今尚存的有:宋皇村、赤马村、宋皇井、宋皇碑、翔龙书院旧址等。 这些古迹是硇洲珍贵的历史文物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使“硇洲古韵”当之无愧成为湛江市八景之一。 宋二王的遗迹,主要集中在宋皇村周围。 宋皇村位于硇洲镇东3.5公里,今属宋皇村委会。 宋皇村是南宋末代王朝南逃的驻地,气势浑雄,风景秀丽,当年曾在这里大建行宫和营房。 据地方志所载,相随到岛上的朝臣、官兵、船民、宫女、太监达十万之众,遂“伐木建行宫……处之行朝草市,百官有司皆具,造军屋三千余间”,故名“宋皇村”,也叫“宋皇城”。 宋皇村大多数古迹已不存,仅留有古墙残骸依稀可见。 城墙北面横向,残长10米,残宽5米,残高0.8米,均用青石筑垒,中间填土。 南侧的赤马村,相传是按马的种类设置军马棚的地方,北称赤马,南称锦马,赤马村名沿用至今。 保存较好的是宋皇井,传说宋二王刚到岛上,淡水奇缺,人心恐慌,有一马用前足扒地,冒出水来,味甘清淳,解决用水之困。 井水终年不枯不竭,700多年一直为乡民所用。 村民纪念宋皇,立碑把井称为“宋皇井”。 供小皇帝赵昺读书的翔龙书院,早已荒废,唯有粤西唯一状元林召棠书的“翔龙书院”石匾安在。 宋皇村西南向有块石碑,碑高1.5米,高1米,厚0.1米,呈灰黑色,石碑长期受风雨侵蚀,碑文模糊几不可辨,俗称“宋皇碑”,即宋端宗的墓碑。 是否属实,无从考究,但民间一直称为“宋皇碑”,反映了人们对宋皇的怀念。 1945年广州湾光复,湛江建市时,有关部门于1947年编著《湛江概况》一书,把宋皇村、湖光岩、南三越王祠列为湛江市三大名胜古迹。 当局曾广征社会各界名流意见,推选出湛江市十景,宋皇村是十景之一。 很多文物古迹,在极“左”年代和文革期间遭受破坏,实在可惜。 700多年来,硇洲古韵吸引不少名人墨客到岛上怀古探胜、凭吊追思,留下大量咏吟宋皇遗事、遗迹、遗风诗作。 当中有明朝兵部给事郎、著名诗人吴国伦的《硇洲怀古》;清代吴川举人,名驰百粤诗人李小岩的《硇洲》;民国时首任湛江市市长郭寿华的《硇洲凭吊》等,具有很高的文化、旅游观光价值。 村民怀念忠烈,在宋皇村附近的西园、黄屋、那林三村,分别为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贤建庙塑像供奉,也是硇洲宋皇遗风的一大人文景观 。 硇洲灯塔位于硇洲岛海拔81.6米的马鞍山上。 建此塔之前,这里已有一座石塔。 元代名儒刘耿阳曾登石塔作诗抒怀:“卓耸奇观障碧川,势吞宝丽与云连。 几来高处拍头望,撑起高凉半壁天”。 1898年,法国殖民主义者强租广州湾,出于他们军事、经济的目的,将原石塔拆掉,建起这座灯塔。 硇洲灯塔历时二年零二个月竣工,是世界目前仅有的二座水晶磨镜灯塔之一,也是世界目前最大的三大灯塔之一。 硇洲灯塔高23米,底宽5米,顶宽4米,整个塔由麻石砌成。 说“砌”,其实是不用泥浆而是一块块叠起来的,石块与石块之间非常吻合,浑然一体。 塔身下方为正方形方墩,上方为圆锥体。 塔的顶部是鼓圆凸出于塔身的灯座室,它的中央底部设一封闭式能转动的托盘,内置水银,承托着整个灯座架。 座架由160多条弧形水晶三棱片镜,组成一个直径2米的圆而略扁的整体,座架两边各圆的中心相对处,装有凸透镜一片。 在座架中央悬挂一盏400千瓦的荧光灯、座架由马达带动,以每12秒转一周的速度,周而复始地旋转。 强大的光速通过水晶三棱镜以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互相折射,最后分别汇集在两片凸透镜上,以水平方向放射,射程为26海里。 硇洲灯塔现为湛江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象伦敦和好望角的灯塔一样,饮誉世界。 硇洲岛全岛面积56平方公里,最长10.7公里,最宽7.1公里;现在总人口约5万人左右,耕地面积2.9万亩。 硇洲镇政府设在硇洲岛上,属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管辖。 1996年10月被列入全省第一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1999年被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是我省唯一的海岛型试点镇。 硇洲岛海域是我国一级渔港,海产资源极为丰富,名贵海产品达数十种之多。 据说鲍鱼、龙虾曾经是朝廷贡品,驰名中外。 这里出产的石斑、马蛟、鱿鱼、红鱼、对虾、大虾、红蟹、花蟹等非常肥美。 硇洲也是全国海珍品科技养殖示范基地,近几年的渔业年总产量超过4万吨,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包括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 来硇洲岛的游客大多是从着美味海鲜而来的,硇洲岛上的大小食肆生意兴隆,在旅游团中流传着“一品硇洲龙虾鲍鱼,方知皇帝逍遥快活”的说法。 硇洲岛是湛江港的前哨,控制进口航道要冲。 因其位置极为重要,历代都有重兵把守。 法国、日本侵占广州湾时,就先侵占和控制此岛,天后宫前的硇洲水道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位于津前村海岸的津前天后宫是离码头最近的一个景点,这是硇洲岛历史悠久而规模雄伟的一座古宫庙,始建于明代正德元年(1506年),重修于清代咸丰六年(1856年)。 天后宫坐东北向西南,临南海,为砖木结构,有三进,进深6.7米,祀奉天后像,内有明代遗存下来的“海不扬波”匾额和铁钟、宝鼎等各种珍贵文物。 硇洲人民有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斗争。 解放海南岛战役打响时,我军一部便是从这里登船出征的。 我军指战员和硇洲人民奋不顾身,英勇作战,无数先烈为了全中国的解放奉献出宝贵的生命。 天后宫里陈列了解放海南岛的大批图片。 站在渡琼战役纪念雕像前,远眺海上白帆点点,渡轮穿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让人荡气回肠,天地间洋溢着崇高的爱国革命豪情。 硇洲岛上有许多名胜古迹,其中就有南宋小朝廷的遗迹。 据《中国地名大辞典》记载:“宋景炎二年,帝欲往居占城,不果,遂驻石冈洲(现硇洲)。 是年四月帝崩,卫王立,有黄龙见海中,升硇洲岛为翔龙县。 ”南宋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元兵南进,南宋王朝君臣从福建沿海岸南逃,宋帝赵罡因惊吓病亡,赵丙即位于今硇洲岛。 当年五月初一,有人报海面上有黄龙,遂改年号为“翔兴”,升硇洲为翔龙县,隶属化州。 不久,元兵杀到,陆、张二人又拥帝东逃到崖山。 次年,元兵破崖山,陆秀夫抱帝投海,大宋皇朝从此灭亡。 据说,当时海面浮尸10万,场面异常惨烈。 明代著名诗人吴国伦诗咏之:一旅南巡瘴海边,孤洲丛樾系楼船。 从容卷土天难定,急难防元地屡迁。 丹凤未传行在所,黄龙虚兆改初年。 当时血战潮痕在,长使英雄泪黯然。 短命的皇城历史,给硇洲岛留下了宋皇城遗址、宋皇井、宋皇碑、专供小皇帝读书的翔龙书院等历史古迹,据说享有“东方一绝”盛誉的人龙舞就是从当时宋皇朝流传下来的。 硇洲灯塔位于硇洲岛海拔81.6米的马鞍山上,是湛江市仅有两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硇洲岛至少在元代以前就已经有了灯塔。 元代名儒刘耿阳曾登塔作诗,云:“卓耸奇观障碧川,势吞宝丽与云连。 几来高处抬头望,撑起高凉半壁天。 ”1898年,法国殖民主义者强租广州湾,出于他们军事、经济的目的,将原石塔拆掉,建起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灯塔。 灯塔修造历时两年零两个月,是世界目前仅有的两座水晶磨镜灯塔之一,也是世界目前著名的三大灯塔之一。 硇洲灯塔高23米,底宽5米,顶宽4米,整个塔由麻石砌成。 塔身下方为正方形方墩,上方为圆锥体。 塔顶是鼓圆凸出于塔身的灯座室,它的中央底部设一封闭式能转动的托盘,内置水银,承托着整个灯座架。 座架由160多条弧形水晶三棱镜片,组成一个焦距2米的抛物面反射架体,座架两边各圆的中心相对处,装有凸透镜一片。 在座架中央悬挂一盏400千瓦的荧光灯。 座架由马达带动,以每12秒转一周的速度,周而复始地旋转。 强大的光束通过水晶三棱镜以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互相折射,最后分别汇集在两片凸透镜上,以水平方向放射,射程为26海里。 据说硇洲岛古名“石冈洲”,传说是有两只蛙精在雷州湾东南海域作恶,于是观世音咒移五行山的一座山峰,将其压住,变成了今天的硇洲岛。 其实,硇洲岛是50万年前海底火山爆发而形成的岛屿,整个岛屿都是由玄武岩构成的盾形台地。 环岛海岸曲折,礁石密布。 东南面有绵亘数公里的海石滩,亦称那晏滩,滩边怪石林立,奇景迷人。 站在那宴海边,银色的沙滩和一片怪石嶙峋的乱石林,构成了石滩的独特景观。 海滩上的石头,大小高矮不一,姿态万千,有的像猛虎下山,有的像雄鹰展翅,有的像金猴摘果,有的似山羊饮水,有的似金鸡报晓,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巧夺天工。 乱石中秀女像,更是绵上添花,秀女塑像身材苗条,肌肤晶莹雪白,面容慈祥,五官端正,高高的鼻梁,小小的樱嘴,黑宝石般的眼睛凝视大海,慈祥的秀女像,充满着关注和忧虑。 巨浪拍岸,陡峭的石壁雄伟壮观。 据专家说,那宴海石滩的成片大型柱状玄武岩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为典型的火山玄武岩,其六角柱形的柱状节理,是由于岩浆冷凝收缩而造成的裂缝,最为奇观的是每个冷凝中心发生向三个方向的裂隙,它们之间的夹角约成120°,这样就形成了正六边形柱子。 每个柱体直径在50厘米左右,每边长约40厘米,高达1—1.6米左右,整个陡崖像一根柱子挨着一根柱子,排列而成一幅巨大屏风,是自然界极为罕见的奇观。 硇洲珊瑚礁海区位于硇洲岛北部的斗龙村,在离海岸线1公里的海底,存活着大面积的活体珊瑚礁,珊瑚礁五颜六色,形态万千。 在纵横的礁石间隙里有贝、蟹、虾、鱼等种类的海洋生物,构成了壮丽多姿的北热带海底风光。 硇洲岛是中国南海原生态保存最好的火山岛,被誉为中国南海的“香格里拉岛”。 经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几年来的努力奋斗,现在硇洲镇的农业已从种植甘蔗为主转变为种植香蕉为主,在硇洲岛上驾车穿行,车外古树和藤蔓参生,一片热带雨林景象。 硇洲岛那晏海湾南端的渔村—存亮村,临海而建,一栋栋小洋楼展示着渔家的富裕。 渔村生态保持良好,楼前房后到处是热带果树,村子周围是原生的木麻黄林和成片的野生仙人掌,村前海边生长着高大的椰林。 渔村两面环海,村前是1200多米长的洁白沙滩,沙滩两侧布满了二十多万年前火山爆发形成的黑色火山岩石,浅海处有火山岩石群,面积达几百公倾。 近年来,随着我市新农村的建设,在市、区旅游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存亮村成立了“存亮湾渔村乐旅游发展协会”,利用当地的资源,着力发展旅游业,渔家乐搞的有声有色。 游客们可以在存亮村的渔家旅馆住下来,乘坐渔船出海捕鱼,在存亮湾里畅游,在渔家餐馆品尝生猛的海鲜,过一次真正的渔民生活。

镇远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

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降水丰沛,气候湿润,流水作用显著的西南地区,其他地区也有分布.著名的喀斯特景观名胜区分布:广东:肇庆七星岩有七座石灰岩山峰形如北斗七星,山前星湖潋滟,山多洞穴,洞中多有暗河、各种奇特的溶洞堆积地貌。 广西:桂林山水和阳朔风光主要是以石芽、石林、峰林、天生桥等地表喀斯特景观著称于世,并且是山中有洞,“无洞不奇”。 以岩洞地貌为主的芦迪岩洞景观,景观内有各种奇态异状的溶洞堆积地貌,形成了“碧莲玉笋”的洞天奇观;七星岩石钟乳构成的地下画廊,真是玲琅满目;武鸣伊岭岩,北流沟漏洞,柳州都乐岩,兴平莲花岩,兴安乳洞,永福百寿岩,宜山白龙洞,凌云水源洞,龙州紫霞洞等也都是著名的溶洞景观区。 云南路南石林风景区:地表峰林奇布,主要为高大巨型石芽群景观,大部分灰岩山峰分布在河谷两侧,各种形态的石峰似人似物,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全国35片石林中本省有:路南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和莫村石林、石板哨石林、天生桥等20片石林足见本省石林分布面积之广;溶洞景观有:玉溪溶洞,建水燕子洞,九乡溶洞等。 贵州:本省有兴义尼函石林、修文石林等石林区;中国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岩壁为瀑布华地貌;本地溶洞地貌较多,主要有黄果树瀑布附近龙宫洞,贵阳地下公园,镇宁犀牛洞,镇远的青龙洞,龙山的仙人洞,贵州的织金洞,黔灵山麒麟洞。 四川:九寨沟钙华滩流属于水下地表堆积地貌,如珍珠滩瀑布;黄龙风景区钙化池、钙化坡、钙化穴等组成世界上最大而且最美的岩溶景观;石柱县新石拱桥为喀斯特天生桥地貌。 湖南:武陵源黄龙洞,冷水江波月洞,都是奇特洞溶洞景观,各种堆积地貌罗列其中,如神仙府洞,奥妙无穷。 江西:鄱阳湖口石钟山景区绝壁临江洞穴遍布;彭泽龙宫洞长2000米,洞内可泛舟观景,堪称“地下艺术宫殿”。 浙江:瑶琳仙境,位于桐庐县,是浙江省规模恢弘、景观壮丽的岩溶洞穴旅游胜地,也是浙江迤今发现的最大洞穴;洞长1000米,共有6个洞天,以“雄、奇、丽、深”闻名于世。 江苏:宜兴石灰岩溶洞有“洞天世界”的美称,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又称“三奇”,洞壑深邃,多奇石异柱,泛舟其中如入海底龙宫。 吉林:同化鸭园溶洞,有四个大厅,洞内满布石柱、石笋、石钟乳、石瀑、石帘、石莲花、石幔等堆积景观,并且深处有溶岩潭,深不可测,无法前往。

北京御花园园中的奇石古树有什么特点?

御花园的叠石为山,分为两个区域,园中西南部有四组叠石山景,都是以自然山峦为蓝本。 依园中位置与环境有正西组合的,有西南弯形和西北斜形组合而成。

叠石参差错落有致,通过线与面的结合,高与低,曲与直,巧与拙,繁与简等强烈对比形成极富变化,有着统一与和谐的独特幽美形式,并构成了多个洋溢着艺术氛围的园林小空间。

山石陪衬与园林建筑嵯岈屈曲,叠石与花草树木相组合形成庭院式的园林,小巧玲珑,古雅别致。 折粮石南太湖石和产自北京房山的北太湖石为主巧妙配合,多孔多穴,波纹起伏,叠山成数弓之地,深溪幽壑,势若天成。

明代曾勉之在《吴风录》中提道:至今吴中富豪,竟以湖石筑峙奇峰阴洞,至诸贵占据名岛以凿凿而嵌空为妙绝,珍花异木,错映阑圃,虽阁阎下户亦饰小小盆岛为玩。

叠山境美是园林景观的灵魂。

在御花园石种之多也是一大特色。 主要的石种有太湖石、英德石、灵璧石、雨花石、海浮石、钟乳石、彩陶石、木化石、晶体石、虎皮石、石英岩和沉积变质岩等,古代四大名石也都在其中。

在天一门前甬路西侧,有一奇石,它以自然形成的纹理表面而见长。 这块奇石的表面呈现一位躬身下拜的老人形象,他双手拱起,长袖下垂,虔诚地拜揖天上的星斗,因此人称拜月石。

又有传说,图案中的老者是诸葛亮,他正双手拱起,神态专注于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因而又称此石为诸葛拜北斗。

海参石置于御花园天一门的东侧,是由一大堆海参状的小石头聚合而成。 石高0.76米,高0.25米,整个石体如首尾相连,纠缠盘绕的无数海参。 石呈黄褐色,略显半透明,实为难得的精品。

这块奇石因何而形成,已无从考证,但是据有关史料记载,是在明景泰年间增建御花园时所置,其石是一块石英晶簇,确为世间罕见的奇石珍品。

珊瑚石立于御花园天一门的东侧,与西侧另一珊瑚石成双结对。 珊瑚石是古代珊瑚虫的石灰质骨骼,经石化作用后形成的化石。 这块珊瑚石表面呈鹿茸状凸起,显得十分丰满,仿佛珊瑚仍在茁壮成长。

云盆石又称石鱼池,位于御花园中部,此石长1.9米,色呈青灰,质地疏松,全石如一横卧长盆,中间低凹,如长湖、如云盆,这是在石灰岩的溶洞中长成的奇石。

当水在岩壁上不断地侵蚀、流动时,水中溶解了碳酸钙,含碳酸钙的水慢慢的地蒸发,碳酸钙被沉积下来。 又由于水在不断地流动,在沉积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个云片状凹形的波纹槽,这就是云盆的形成过程。 云盆在明代时,在每个凹槽内盛水养鱼,因此又称石鱼池。

在御花园绛雪轩前面的石座上,挺立着一块高1.3米的厚木板,形似久经曝晒的一段朽木,背面还有无数虫蛀的小孔,但用手一摸它确是石材,是远古的木化石。

这块木化石正面刻有乾隆所题的诗:不记投河日,宛逢变石年。

磕敲自铿尔,节理尚依然。

旁侧枝都谢,直长本自坚。

康干虽岁贡,逊此一峰全。

题诗的时间是乾隆丙戌正月,已经有200多年了。

在御花园绛雪轩前还有一奇石似龙,此石高0.8米,青灰色,皱襞丰富,线条流畅,形象生动,势似奔腾的青龙,龙首仰视苍穹,不可一世。 据考证,是英石中的珍品,扣之有声。

御花园钦安殿西侧,立有一块英石,高约1.48米,宽1.4米,厚不足0.3米,石体变化丰富,似龙似狮,变幻莫测。 石表面上部粗糙,下部光滑,沟壑零落。 石体青灰,石质严密,击之声音清越。

钦安殿东侧的东便门外,立有一块灵璧石,高1.97米,通体呈矩形,背面切削平整,正面沟壑纵横,凹凸起伏,皆为水流冲刷所致,使人感到自然的造化之功。 汉白玉长方形的底座,为元代方台。

御花园东南部有一块太湖石,高约4米,呈上大下小形势。 通体孔洞疏落,涡穴浅薄,石质均匀,颜色温润。 此石置于砖花台座上。

砖坛采用六角形须弥座结构,砖坛上部环绕砖制钩栏,六角十二柱。 据文献记载,此太湖石从异地迁入,但太湖石本身甚为秀美,颇具古风。

御花园天一门西侧有一块状似笋石,通高仅0.8米,青褐两色相间。 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笋石通常取细高者,块状的还不多见。 此石正面石核全部脱落,正是笋石成熟的标志。 此石可能出自云南石林,端严挺立于长方八角形汉白玉须弥座上。

奔兔石位于御花园澄瑞亭外,石高0.42米,色呈黑灰,表面温润,质地坚密,敲之有声。 石体隐含白色岩脉,侧视似驻足的奔兔,静中有动,极富情趣。 置汉白玉雕石盆中,盆周浮雕有白兔嬉戏林石中间,十分精美。 盆下为高腰莲花辨石雕须弥座。

卵石路在御花园的通道上,都以各种颜色的小卵石砌嵌而成各种图案轮廓,这些五色小卵石大部分为各色石英石。 每幅图案又有独立的内容,有花鸟虫鱼、人物故事、树木丛林和楼台殿阁等,各尽其妙。 总数约900余幅,可以说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杰作。

从乾清宫进入幽雅闲逸的御花园,在琼苑西门入口处,红墙边立一太湖石,灰色,高约1.63米,含粗壮红白两色岩脉及结晶体,石体孔洞勾连,变化丰富,整体造型呈昂然上拔之势,太湖石立在雕刻有藩莲缠枝雕花石座上。

在御花园南边入口处有一湖石,高1.8米,上大下小,以底部凸隆为足,叉开成拱形架,立于须弥座台面上,石体涡状重叠,孔洞勾连,玲珑剔透。 太湖石下是明代中期六角形弥座,石与座不是原配,这块太湖石可能是后移入此处的。

御花园园内的古树很多,粗略统计大概有160多棵,多数在300年以上,苍松翠柏,千姿百态,各领风骚。

在钦安殿前有一连理柏占据显位,树的两根分别位于故宫中轴线的两侧,于一米多高处合二为一,正值中轴线上方变为一棵。

相传两树自动结伴,心往一处想,坚贞不屈,因而感动了上苍,使之融为一体,人们叫它连理树,象征纯真的爱情,因而引来了天下不少痴情男女与它相拥。

位于堆秀山东侧有一棵古柏,被封为遮荫侯。 它在园中名气最大。 此树高7.8米,树围0.9米。 它虽貌不出众,所在的位置也不显赫,但怎么会得此殊荣呢?

相传有一年,乾隆下江南,天气很热,随行的大臣等个个汗流浃背,唯有乾隆爽身惬意。 回朝后,乾隆皇帝在园中游玩来到此树前,一太监奉承道:皇上去江南时此树枯萎。 皇上一回来此树又茂盛起来了,看来是此树随皇上一同去了江南。

乾隆一想,去江南的路上别人大汗淋淋,而自己却很凉爽,再听太监这么一说,想必此树暗中为我遮阴,不禁心中大喜,便赐封此古柏为遮荫侯。 后来还为它题写了《柏树行》刻在石碑上,碑就在树旁的搞藻堂西墙上。

园中的名贵古树还有很多,如卧龙松和龙爪槐等,这些古树虽老态龙钟,但还枝繁叶茂,每天迎接着众多人们前来观赏驻足。

标签: 六角柱石林

上一篇冠头岭海滩

下一篇盛世火山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